我的外婆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我总会时不时想起她。
外婆说: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穿的干净整洁;越是落魄时,越要把自己打理的光鲜利落。无论过生活还是做人,都要有趣味。
外婆有七个孩子,在她那个年代,能给孩子们吃饱穿暖就已经很不错了。听母亲说,她们姊妹弟兄们小时候往往是一件衣服大的先穿,穿不下了再给小的穿。等轮到最后往往都是补丁摞补丁,但母亲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却一点都不委屈。一方面,那时候大家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 是因为外婆在为他们补衣服的时候,会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外婆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我想,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也有属于她自己的朴素的美学,外婆用这种方式缝补着生活。在那个艰难困苦日子里,无论柴米油盐,还是四时寒暑,外婆都能把一大家子人照顾的好好的。
外婆的手很巧。记忆中,每年的端午节快到时,外婆总是会做很多香包(也叫香囊)。因为我们这里端午节有带香包的习俗。传说端午节戴香包,有驱邪祈福的意思,并且香包里面的香料可以祛除蚊虫。外婆做的香包样式非常多,小草莓,小寿桃,小石榴,小鸭梨...好神奇啊,各种可爱的夏季瓜果,竟在她的手下有了模样。外婆最拿手的是蝴蝶与粽子香包,更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我的童年时期,外婆家的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但外婆每快到端午节时还会做好多香包拿到集市上去卖,换来的钱外婆会给我们买课外书买本子。
在我老家的书房里,至今还挂着几只外婆为我们做的五彩粽子香包。每次看到它们,我好像又看见了外婆正穿戴的整整齐齐,端端正正的坐在院子里做香包,她的身子也坐的很端正,因为外婆总是喜欢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
记忆中,外婆的头发都是挽个发髻梳在脑后,从来都是一丝不乱。外婆说,哪怕是打扫卫生也好,干最脏的活也罢,自己一定要穿得干净坐得端正,人才会活得有头有脸。
外婆不但做的针线活人见人夸,而且她还特别爱干净。自我懂事起,我见过外婆的衣服就只有两种颜色,淡月白色和淡灰色。夏天时外婆就只穿月白色的大襟衫。要知道以前在我们农村乡下都是黄土,尤其是我老家属于黄土高原 ,那时候的房子院子还都不是水泥地,到处都是黄土飞扬,农村人很少穿浅色的衣服,因为太不耐脏了,只有外婆例外。母亲说外婆一直到老,都是每天换衣服洗衣服。哪怕是她在最后卧床不起的弥留之际,她都让家人每天给她换干净衣裳...
外婆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人,她没有多少文化,她住的房间不气派也不奢华,但却是满壁的藏书(我外公的医书还有舅舅们的学习用书)。不管任何时候,外婆的床单都是洗的发白,房间总是整理的井井有条。
外婆一辈子爱美,她爱种花、爱种菜,她会用各色毛线头给我们编织成坐垫……她把艰苦平凡的生活过成了花。
有人肯定会问:什么是生活美学? 我认为,首先一个完全不尊重美,也不追求美的人,他的社会和认知都是粗糙暴吝的。日本美学家柳宗悦说过“世界将一片荒芜,杀心四起”,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爱美和珍惜美的人,普遍不会是一个坏人,他(她)不允许自己的行为或道德上变得不堪。
外婆的生活美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历经千帆后,我更懂得大道至简。哪怕是一疏一食,我也会把它做的精致有趣。
我明白,生活和生存之间差的不是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