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你的孩子是否在你催促他起床,洗漱,吃饭,乃至出门的时候仍然无动于衷?晚上回家写作业也是依然重复早晨的恶性循环?
那我们来探索看看,也不妨来回顾自己都是怎么面对和处理孩子的拖延的。其实有个真相是孩子的拖延其实和父母密切相关
拖延是很多孩子面临的问题,其实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是有拖延行为的。当“拖延”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心理学家把这些情况称之为“拖延症”。
心理学家通过对拖延症患者的研究表明,五种家庭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这五种家庭倾向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
我们先分析一下孩子“拖延症”形成的几个原因:
1.主观上认为事情太难。比如在新学期里,一下子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课程、新的学习任务等,一时间适应不了,认为太难了,我做不到,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做。
2.觉得太耗时间。总觉得事情太多了,做这件事情太浪费时间,如果做了这个事情,下一个事情耽误了怎么办。就这样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被自己过滤掉,哪一件事情都觉得要耗费很多时间。
3.带有抵制和敌意情绪。 在学校里面,孩子的心理都在成长期,都会有叛逆心理,比如,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 。有了这种筛选的心理,行为上就会变得偏激了,不认真听课,不写作业。
4.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努力了都做不好,多尴尬呀,自卑心理就滋生了,干脆自己就不做了,别人也不会指指点点的。
5.完美主义,希望一次到位。如果一次性做不好,做题做不对,就不想再做了,希望一次性做到位。越是不做,做是认为自己做不好,完美主义也就是一个精神洁癖,对个人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如何面对孩子的拖延
这些原因其实本质都与爱有关。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做好父母要求的事情,达到父母制定的目标时,他们才有可能被爱。
这个时候拖延就会成为一种工具,孩子通过把事情完成的时间拉长,来享受父母在完成过程中对他的体贴、照顾,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持,尽量让结果来得更晚一点。
所以,孩子的拖延背后还有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被呵护呼唤爱的方式。你的耐心和有要求的爱将会改变孩子的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