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城人。
恩荫,被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
梅是苏轼的考官,苏轼回想恩师说,老先生身材高大,秀眉大耳,额头红亮,饮酒能连喝百盏,喝完喜欢叉着手端坐,偶尔说两句温语轻声的话,这就是他喝醉的样子。
多么和蔼可亲的老师的样子啊!
不止酒徳,酒量也不错。他比欧阳修大五岁,一生至交,诗集里很多的唱和之作,他写的诗,欧阳修自以为不及。
他喜欢写诗,一生写了两千八百多首,诗集欧阳修写序,死了也是欧阳修写墓志铭。
另据记载,钱惟演也喜欢他,镇守西京时,引为幕府,日夕唱和,一府为之倾倒。
总之,在所有的记载里,梅尧臣都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性子随和,可爱可亲。
这一点很是难得,因为他也是家无余财的书生气很浓的人,可是并没有走到孤傲或者自卑的极端里去。朋友们都很喜欢跟他一起玩儿,经常携酒相过,畅快的聊天。
他写的诗词也是和他的性格一般,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因吟适性情,稍欲到平淡”,比如这首《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讨论宋诗,是避不开他的,但是词却只有两首,还有一首《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约月眉黄春色嫩。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冉冉千丝谁结恨。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能尽。
都是比较规矩的。
他写曲子词少,或许有家境的原因,无缘冶游,也没有那么多离情别绪,风花雪月的故事,再就是性子平和,端然,看不上小词。
他最后的死非正常死亡,是个谜案。
司马光记载,他的三司同僚宋选说:近来见梅尧臣面容光泽特甚,以为他精力充沛,没想到是不祥之兆。另外一位同僚也是脸放红光,不日暴卒。
欧阳修则说他死于传染病。
梅的好友刘敞有祭梅圣俞文里说的是,他吃了朝廷的赐宴,而后生疾,又遇庸医,一病不起。
人生有时比戏还像戏,真是无法想象有多少惊喜,也无法猜测有多少意外。
他和苏舜钦死后,欧阳修写诗“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然收雷声”,岐山的凤凰不唱歌了,天地失去了风雨雷鸣。
他活了62岁。
我最喜欢他那句,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颇有散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