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我所读的这本书的作者,他是河南人,而且应该是特别热爱故土的那种。书中大量使用了河南地方方言,我也多次沉迷于那个方言中不能自拔,遇见不能懂的总要想想它的意思。扉页里有说这是关于抗战书里的文艺代表作,我想是这样的。运用大量生动质朴的细节描写,那些细节特别符合整体的大社会背景以及所描述的人群,就像是他们自然做出的动作一样那样真实。
战争年代,任何人都别想独善其身。
所在的国家一旦面临危难,那真的是任何人都要遭遇厄运,在劫难逃。物质匮乏的年代或者是说人类最初,是只求吃饱的那种,可以没有其它的娱乐消遣活动,可以吃的差点,穿的差点,但是一定要吃饱穿暖,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在《差半车麦秸》里就看到了这个样态:土匪烧火抢掠百姓,军队也是压榨百姓,地主收租收地,所有人坑的就都是普通的佃户,这些小老百姓们已然没了活路。那些十几岁的少年,都想要去当汤将(土匪),因为拿着把枪,风光不说,至少可以吃得上白面馍馍。为了生存,再也不去考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是伤天害理的事情。当汤将做什么?去打劫甚至说是洗劫别的庄佃户的粮食财产。做这些事情再没有人去道德评判,人人都要寻活路,都想要吃饱,都不想饿死。
人们把军队的叫做吃粮的,小孩子嚷着去参军,他们不怕被战死,去那里至少暂时不被饿死。一旦战争或是饥荒袭来,整个社会就处于动乱之中。人们都说急红了眼,也毫无道德可言。那些佃户明知道伤害自己的就是地主,汤将,军队,可自己也想挤入那里面,然后也知道必然要面临伤害别的跟自己一样的穷苦百姓。自己都顾不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人的生存欲望太强烈,激发出来了也是挺可怕的。
从中国民国时期就开始的新旧军阀混战,之后的国共内战,抗日战争,互相混杂着,几十年的阶段内,中国国内早已民不聊生,再加上1942年河南的严重大饥荒,中国百姓在这个阶段内饱受折磨。也正是因为后来人民意识到国家如果灭亡,那么连自己子孙后代的命运都会惨烈的吓人,于是全国上下一心抗敌,才总算在1949建立了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看到书里描述着那些普通百姓被杀害抢掠的悲惨事件,特别有画面感,那种惨烈让人一下想起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那些雕塑。战争年代对一个国家人力物力的消耗实在太大。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作者的其中一篇小说名为长夜,之所以这样命名就是认为战争混乱时期太漫长,人们迫切地想要黎明到来。他那篇小说里面描述的也是在汤将和军队佃户的多重压榨下,贫苦百姓拼命逃生的事情。当然,由于是站在汤将的角度描写,汤将内部生活这部分占很大的篇幅,所以你会感觉到那些汤将们内心的无奈,即使他们大多时候是残害百姓最凶的人。汤将们就像被逼上梁山一样,看起来粗枝大叶的人都有柔软的内心,他们是想要赚够钱娶媳妇要个大胖小子好好照顾娘的。没有一个人不渴望安居乐业,人民受战争的毒害太久。
作者的这些虽是小说,但也一定建立在部分事实的基础上。他当时希望长夜早日过去,也知道长夜之后必有黎明,但是无穷无尽的漫漫长夜真的是让人焦灼。
如今,长夜早已过去,我们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新生力量,这个泱泱大国,就像那早晨八九点的太阳,蓬勃而有朝气。国民在朝着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迈进,也坚信,百姓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
愿世界永远和平,感谢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铁骨先烈。
读书学院读书笔记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