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到一个段子,说是段子,其实是真实的事情,但是听起来更像段子:
公交车上一大妈兴奋地对旁边的人吹嘘自己的投资项目:“每月都可以分到好多利息,太划算了,都快赶上退休金了,你说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我告诉你这都是机会,没一点钱的人抓不住,他们没本金投不了。太有钱的人也抓不住这样机会,有钱人都傻得很,他们啥都不懂。只有对我们这样有一些钱的人,才能赚到这个钱。”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吧,大妈这大概率是遇到不靠谱的P2P平台了。我后来和朋友闲聊开玩笑:这些陷入庞氏骗局、传销骗局中的人,如同陷入热恋中的小姑娘,一头扎进去你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谁说“渣男”坏话她跟谁急。
更可笑的是,大妈居然说“有钱人都傻得很,啥都不懂”,我想起了之前看到一个股票公众号作者写了一篇提醒大家做好风控的文章,评论区有人留言说:“你这样胆小,一辈子都实现不了财富自由。不胆大不加杠杆,怎么实现三年十倍的收益?”作者很幽默地回他:“我最喜欢看穷人教富人怎么赚钱了。”
也许会有人认为作者太武断了,不了解清楚就敢断定留言者是穷人?但只要稍稍有点投资常识的人都知道,存在这种思维的人,家里有矿也能亏光,根本不可能富。
02
前两天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听到坐在我对面的两位小姐姐闲聊,其中一位说到春节期间,她家族中发生了一件极不愉快的事。
她表姐人非常能干,上班之余自己还开了家舞蹈学校,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就因为三十多岁没结婚没谈恋爱,就被姑妈以难听的话在聚会中肆意取笑,表姐大哭一场退了家族群。
而那位姑妈的儿子,家倒是成的早,业却始终立不起来,四十多岁还躺在家里啃老,不知道她怎么有底气嘲笑事业有成的未婚侄女,又或是她的眼中人生幸福与否只有是否结婚这一个衡量标准。
03
我写公众号也有两年了,虽然写得不好粉丝不多,但遇到的奇葩却不少,好在这两年早已练就了超强大的内心。
一般在后台发泄情绪直接开骂的垃圾人,我连回都不回直接拉黑。
还有一些人,总是带着负能量,说你写这么久也就这千儿八百的阅读量,趁早别浪费时间了;你自律几年还不是普通人一个,瞎折腾什么呢?......
这样的人,就和那位姑妈差不多,回他什么好呢?他的人生定是过得糟透了吧,越是自己过得糟的人,越是喜欢笼统地概括、指导别人的人生,对自己不了解的生活妄加评论。
04
去年年底写的《2018年看了七十几本书,我重点推荐这12本(上)》那篇文章在简书首页待了很久,在头条上阅读量也挺大,文章下面有些留言真的是让我啼笑皆非。
其实我阅读的书籍和阅读方法并不一定都好,也并非适合任何人,一年七十几本书的阅读量也不算大,但如果是真心和我讨论,即便言辞犀利,我也是很友好的。
而有些人却很可笑:“你确定你都看完了吗?不睡觉不工作?”“这书单,你也真是会装逼”“你一年看七十几本书,如此快的速度不可能学到东西,书还是要精读的好”“有深度的书不可能几天就看完,几天就能看完的书不值得看”......
我当时真的也想回复他们一句:“我最喜欢看不读书的人教别人怎么读书了。”当然最后还是忍住了。
为什么我敢断定有如此言论的人不读书?因为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不可能有这样的井蛙之见,一般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是谦逊,本身的见多识广且不说,他们更知道世界上有无数种可能,自己做不到的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
05
说这些,并不是讨伐檄文,一方面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做那种无知狂妄的人,有些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活成他那个样子。另一方面也告诉自己,有些人出于无知,有些人出于坏心,总是会说一些话或做一些事,来影响我们的决定和心情,对此,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有些人劝你“别让孩子学习了,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该让孩子纵情地玩耍”,你得先看看他的孩子怎么样,是不是什么都不学也很优秀。
比如有人告诉你“富人的烦恼更多,做人不要老想着赚钱”,你要想想他有没有富过?有没有体会过“富人的烦恼”。
再比如有人告诉你“读书无用,好多大学毕业的给初中毕业生打工”,你也要仔细掂量一下,他是不是那个比大学生还要强的“初中生”。
毕竟没有得到过的人光靠想象是没有办法客观地评论自己没经历过的生活。
其实,那些张嘴闭嘴劝人不要努力的人,有很多都是自己懒惰不想努力、又怕别人努力后超越他们,各种焦虑催生出来的言行,我们听听、笑笑就好,就算山顶的景色不是最美的,爬上去再下来也好过从没上去体验过,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