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作风建设“铸魂、凝心、聚力”三重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期间,两次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出部署,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值此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之际,当以历史自觉、文化浸润、实践导向三维发力,推动作风建设从“铁规禁令”升华为“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基因,为强国建设凝聚清风正气。

以历史自觉铸魂,赓续红色血脉。作风建设绝非无源之水,其根脉深植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苏区干部"自带干粮"的朴素作风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公仆情怀,从“半条被子”的鱼水情深到“延安作风”的历久弥新,党史长卷中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要打造红色课堂,在“焦桐树下”感悟为民初心,让学习教育成为精神洗礼;要开展红色实践,在“半条被子”故事里体悟党群血肉联系,让革命传统焕发时代生机;要传承红色家风,从革命先辈事迹中汲取廉洁力量,让纪律意识融入精神血脉。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让八项规定精神如星火燎原,在规矩方圆中绽放出新时代的信仰之光。

以文化浸润凝心,厚植清风正气。作风建设既要靠制度“塑形”,更需文化“铸魂”。从“光盘行动”引领社会风尚到“绿色办公”成为干部日常,从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的坦诚交锋到个人事项报告“严细实”的核验标准,八项规定正转化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要营造廉洁氛围,通过廉洁文化长廊构建沉浸场景,让纪律规范“可见可感”;要深挖传统资源,整理出版廉政文化典籍,让清风正气“有根有魂”;要创新传播方式,开发数字廉洁文化产品,让纪律教育“入脑入心”。当文化滋养与制度约束同频共振,“不敢腐”的敬畏将升华为"不想腐"的精神自觉。

以实践导向聚力,彰显为民实效。作风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从“门难进、脸难看”到“门常开、笑相迎”的作风之变,从“跑断腿、磨破嘴”到“一站式、掌上办”效能之变,从“文山会海迎检忙”到“田间地头解民忧”的担当之变,作风建设这把“金钥匙”正开启基层治理新境界。要扎根一线察实情,用脚板丈量民生,让政策制定“沾满泥土芬芳”;要数字赋能提质效,打造“指尖服务矩阵”,让群众办事“如同网购便捷”;要立体监督促落实,绘制“廉政风险图谱”,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八项规定精神正转化为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幸福密码。

作风建设的壮阔长卷,既写满“半条被子”的初心传承,又镌刻“光盘行动”的文明印记,更铺展“田间解忧”的为民底色。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八项规定精神,正以文化之力浸润人心,以实践之效凝聚共识,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勾勒出作风建设的清晰轨迹。展望前路,唯有以历史自觉铸魂,以文化浸润凝心,以实践导向聚力,方能将作风建设这场“永远在路上”的远征,化作民族复兴征程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