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豆瓣,作者管有鸿
例一:穷人为什么穷?
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民主党认为,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来支持穷人。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是简单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以脱贫。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地奋斗。
例二:时间不够怎么办?
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强了焦虑,导致无法专心处理主要任务,加剧拖延。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帮助,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
例三:信息过载?不,有效信息匮乏。
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过载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戒网”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匮乏的恶果。在一个严重缺乏公开信息的社会,一旦技术带来部分的信息开放,会造成“饿汉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选择”的问题。同样,我们的头脑还处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时代,有“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的毛病,尚无法处理高浓度信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匮乏状态,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为是同仁、同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筛选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国的发展会慢慢超过今天的微博。
以下摘自豆瓣,作者浣熊王子
解决稀缺的方法
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所以打破稀缺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一定的余闲,一定的可支配的缓冲区,这样才不用为了“我投入这点时间/金钱值不值得”而反复地权衡。增加余闲,意味着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事物,也意味着更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带宽提高效率:在自己带宽足够的时候做高质量、创造性的工作,带宽不足时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流程性工作。短期内这种调整会觉得不适应,但是长期效益更佳。
现代的时间管理方法建议我们不要把日程表排满,要给自己留一点空白时间(诗意一点的说法是“发呆的时间”)做缓冲。投资者建议我们不要把生活费拿去炒股,只应该动你的余钱。教育学家建议我们不要太受工作所累,要留出精力给家人和孩子。
《稀缺》研究了多个案例,阐述解决和缓解稀缺的方法,比如:
• 重新设计轰炸机驾驶舱减少误操作导致的坠机(包容可能出现的错误)
• 用奖励鼓励印度农民接种疫苗(把重要事情拉进人的管窥视野)
• 每月发短信提醒穷人储蓄(把重要事情拉进人的管窥视野)
• 用更加符合经验(节约认知带宽)的财务课程帮助小微企业主增加收入
• 阿氏食谱强制性给出碳水化合物限额(节约认知带宽)
• 帮助申请大学助学金的高中生填表(节约认知带宽)
• 圣约翰医疗中心空出一张床位(余闲)用于急诊
回到我熟悉的工作领域,面对客户无穷尽的case,我们依旧面临时间稀缺、人力稀缺、知识稀缺,怎么办?
我有一位同事,整天忙碌,但是工作效率比较低。跟他交谈下来,他白天经常认为自己被打断,很多case都无法在工作时间给客户更新进度,要拖到下班以后。晚上在家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孩,九、十点开始加班给客户发邮件,做到半夜,第二天早上起得很晚,到公司后精神也不佳,然后又开始新一天的恶性循环。
这位同事的家人并不了解他的工作内容,但是最有怨言的就是他睡得太晚。其实换作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伴侣每天加班到半夜。
我给他的建议是:
• 理解稀缺的来源:记录一下自己什么时候认为被打断、被什么事务打断。
•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窥视野:把与客户沟通放在最重要的事项,尽量在客户工作时间(而不是半夜)联系汇报case进展,可以是一个快速的更新而非完整分析,花时间的研究可以在工作日稍晚进行。
• 节约认知带宽:没头绪的问题尽快请教有经验的同事。
• 合理利用自己的带宽:除非你是夜猫子,否则晚上尽量不要做高强度的研究,改为做一些事务性、流程性的工作。晚上务必早睡,理想状态是11点前睡下。早睡以后,早上可以早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