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苍老于渴望
潮湿的二月和迟来的四月
给你一束幽谷百合
多少个苍白之夜我都不眠
为了对月亮
询问你的忠诚
我忍受过带电的夏季
等待着你天蓝色的电文
并且在悲伤的晚上
我抚摸过那垂死的百合之手
每个季节都适于心灵的劳作:
天空的农夫
我播下又收获星星
来喂养我们我的爱人
早课抄了法国诗人伊凡·戈尔的詩歌《我苍老于渴望》。我是第一次读戈尔的诗歌,也是第一次知道伊凡·戈尔这位法国诗人,這足見我的孤陋寡闻。但这並不影响我對他的诗歌的喜爱,甚至有一種久违了的新鲜感。我为何而苍老?是岁月、時間的催迫?是命运、生活的負壓?還是真如诗人所説,“苍老于渴望”?每一個黄昏,我們都渴望黎明;每一個严冬,我們都渴望春天;每一個當下,我們都渴望未来。就在这無盡的渴望中,我,我們一天天苍老。
今天是禮拜天,窜清明節假期,今天全天上班,一切正常。早晨起得早,五點鐘起床時,外面已經天光大亮了。昨晚睡得早,依然一如既往地睡得不踏實,但絶不是失眠。關掉手機睡覺,睡得着了,但依然是浅度睡眠。风干物燥,對於我這個年龄的人来说,除了每天要喝足够量的水,還有就是早睡早起。就像勇於面對自己的凡庸一樣,也要勇於面對自己的年龄。眼角、額頭的道道皱纹,或许就是大樹的年輪;鬢間的根根白髪,或許就是歲月的風塵霜雪。
气温依然很低,讓人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楼後的背陰地裏,前天下的雪還没有融化。課在上午二、三節,一班的孩子課前講了《論語》“里仁”篇中的“德不孤,必有邻”一章。先前的理解是,有德者並不孤立,總有想法一樣的人,站在有德者一邊。而我的理解,孔子一定感受到了有德者的孤獨,所以才這樣自我安慰,並藉以安慰他人的。這許多年来,我一直戒愓自己,也戒愓学生: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但绝不應懷疑别人做不到;特别不要質疑那些有德者的作为。二十班的孩子講了“述而”篇中“述而不作”一章。前辈学者對此章議論纷纷,現在也有好多人借此批判孔子复古,不搞创造發明。我個人覺得,這一章既有其消極的一面,亦有其積極的一面。一直以来,我自诩爲讀書人,或教書人,並不敢以教師自居。讀書人、教書人的職責,首要的就是傳承、延續。我亦主張创新,但没有傳統的積淀,也绝不會有成功的创新。
假前一天的中午,還有今天中午,都没有在學校食堂吃飯。没有什麽具體的原因,衹是吃得膩歪了,想回家吃一段时间。我很少挑食,小時候,小到上幼兒园時,就開始跟妈妈一起吃食堂,陸陸續續一直吃到小學中年级。先是在商業食堂,後來又轉到教育食堂。那時也有一些孩子跟我一樣,都跟着大人一起吃食堂。那時食堂的伙食没有現在好,但比一般人家的飯食還是要好一些的。後來上了初中,父母工作忙時,我和弟弟還在县委食堂搭过一阵伙。比吃得好、吃得不好还重要的是心情。突然想起,當年《我爱我家》裏葛优説过的一句话:“寒窑雖破能避(bèi)風雨,白吃白喝,苦也甜。”
晚飯後,繼續去西城區走步。風比昨天小了很了,走步锻练的人也多了起來。夕陽在山,彩霞满天,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