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位姐姐,是我心目中女强人的典范,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姐姐,年纪不过二十六岁,生活已经处于加速起飞的姿态。
忙时风风火火的出差,独自提着行李落地于陌生的城市,闲时与朋友在天台举杯对酌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去踏踏青、逛逛街、吃吃饭,难得在家享福的时候,跟自己养的那只白猫咪腻得不亦乐乎。
所以我第一次听说她并不是单身时,是很惊讶的。
跟很多陷入爱情的小姑娘不同,她不把愉悦的希望拴在任何一段「外来」的亲密关系上。她的快乐是自给自足的。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姐妹,很能把自己手上的人生过出花样来,也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出百分百的情趣来,就算下午跟男朋友冷战,晚上也笑嘻嘻和我们一起出街晃荡。
不被爱情的起落影响生活秩序的姑娘,是非常了不起的。
反观曾经谈恋爱时的妍书,恨不得和对方长成连体婴,要把两个人的人生,粘合到一起在过才算完美。
虽然少女心大体都软糯如此,世人皆知,但那样的妍书,每一次的心是悬在半空的,像漂流在海面上的一片薄纸。
当对方诸事顺遂时,妍书也沾光雀跃;当对方情绪不佳时,妍书也连带遭殃。起落好几番,妍书才开始思考:这样谈恋爱,是否并无意义呢?
感情的确是要共甘苦的,但这并不代表恋爱中的女生,就应当丢掉完整的自我,放弃独立的人格。
荷尔蒙动人,两情相悦更是可贵,但这背后的真谛,是亲密关系里,也当保持自主性。
有句话非常对:但凡最登对,必定各精彩。
妍书有过一段时间的单恋,对方非常优秀,无论学历外貌谈吐修养,都不是一般姑娘能配上的。
妍书却是一般姑娘,可拗不过一颗想尝天鹅肉的心,就还是,试试探探地喜欢过他。
他对妍书蛮冷淡的,心情好时才愿同妍书多瞎聊两句,心情不好时,会找其他人陪他谈人生,聊哲学,所以妍书那段时间的常态,是抱手机等消息。
虽然看见他不回消息妍书会不开心,但是她毕竟已经不是十七岁的小姑娘了,这种不开心其实并不怎么影响她。
下午茶照样喝,稿子照样写,街照样逛,工作照样继续,只是在睡前翻翻跟他的聊天记录,原来他真的不打算回了啊,那就算了,无所谓。
然后很安然地睡去。
我曾对妍书说,我真羡慕你。正因为你自己的生活已经很饱满,才所以觉得心仪的人有没有喜欢你并不会太重要,纵使他不靠近,你还是能过得郁郁葱葱。感情的土壤再贫瘠,你也能找到其他养料自我浇灌,野蛮生长。
后来妍书跟我说:那是因为我太在乎感情这个东西了,年轻的时候我们有资本可以肆无忌惮在感情里挥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会适可而止,喜欢一个人不一定真的要拥有他,但是你试着向他靠近了一百步,他还是在站在原地不动,那么你就应该放手了,而每一段爱情来之前,你又应该照顾好自己。
后来,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认为「独身」的能力,是每一个在情场里得意或失手的姑娘,都不能丢下的。
感情是件太不确定的事,所以在跌入它之前,请务必保证:如果一桩不可控的感情不能使你满意,那就请你趁早离开它,因为你自己也能自己把自己照料得足够开心,又何必怨天尤人。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最好的爱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一个表姨。
小时后,表姨经常来我们家串门。她丈夫是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来了村里,被安排到她们家住。小伙子和她们全家相处得很好,闲暇时,他还教表姨识字,两人相处甚欢。
如果,他们的关系,能够停止在这个时刻,估计又是一段“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美好回忆。而表姨的父母,巴望着促成这段姻缘,想把女儿嫁给他。
在当时,前路漫漫不知途,那位知青哪里还考虑什么未来,只求当下这份温暖了,就同意了这桩婚事。
后来,知青们都回城了,他却因为结婚生子不能再回去,只干上了一份当老师的工作。
期间,他也提出过离婚,想改变命运的走向,但都被表姨以死相拼给吓住了。
可两人出身、成长、教育背景差异实在太大,根本难以沟通。夫妻间的聊天,只限于今天吃什么饭、买什么菜之类的家长里短。更多的时间,是男人在看书写字,女人在忙碌着做家务。
日子一天天寡淡无味过下去,也就老成了老伴儿。
几年前,表姨和母亲说过几次:我这辈子说起来好听,找了一个有文化的男人,其实,还不如找个和我般配的,还有点热乎气儿,我们家就像冰窟一样,他宁可对着一堆破纸烂书,也不愿和我多说一句话,我真后悔自己当初在遇见他之前,没有好好努力读书,没有把自己照顾的很好。
我几次听得唏嘘。
是啊,这种不般配的婚姻,就像当年的鲁迅先生和妻子朱安。
朱安,在无爱的婚姻里,轻叹了一生,她的命运,尽处荒凉。
许多人都觉得,雪中送炭的爱情才伟大,在你脆弱绝望的时候,一个脚踏七彩祥云的英雄从天而降,解救了你所有的窘迫,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其实,这样的爱情,实在算不上一段良缘。因为你们世界里重合度太小,你们的灵魂,总是难以在一个高度上,
古今中外,那些情深意浓的伉俪,无一不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没有攀附,没有自卑,没有委曲求全,用各自的光芒,照亮了对方。
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只建立在外貌上的竞争力太浅薄,最容易坍塌。
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他很好,而是,他很好,我也不差。是两个叠加的世界,更加宽广。像两株并肩守望的树,缠绵而不缠绕,独立而不孤立,平等而又义气。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过一段:
“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
愿你,遇到一个无需取悦的人,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