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文的拆书笔记,这些会全部记录到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面,微信搜索公众号:“立文加”
01关于拆书计划
年初立了读书flag,一直是以读为主,没有去拆,没有去输出;因为疫情的影响,突然发现时间变多了。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包子堂的王刚老师邀请我加入15天拆书计划群,从此开始了我拆书路。
####
包子堂十五天拆书计划:
1、包子堂旨在通过“拆书”来交友、实践,先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大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沟通体系。让大家在拆书活动中(线上读书、线下互动),彼此了解对方,在互动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同时把自己的不足认识清楚,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2、书非“拆”不能读也。你只需想想你自己真正认真读的书有几本?一个人读书很快,一群人读书很深远。互相激励,学习提升的路上不孤单。希望包子堂能够成为大家心灵的归属,在你们企业或人生有快乐的时候有一群人分享;在你低落低谷的时候有人给你指点和安慰。学习、交友、实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3、我们通过拆书,其实也是在看人,筛选人,你拆书过程中,有没有认真写作业?有没有抄写别人的作业?有没有坚持按时交作业?有没有理论结合实际?轮到你值日的时候,有没有具备“成人达己”的精神去互相提醒、督促大家。通过拆书都能看到你的理论素养在一个什么水平。所以,请大家珍惜每一个参与包子堂拆书活动的机会。
4、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圈子,我们都想通过圈子来结交比我们强的人来帮助自己,细细想来你混过的圈子到底如何?到底帮助你做了什么事情?对于混圈子,我们知道“你的身价少一个0 都不行”,身价百万的人想结识千万的,身价千万的想认识亿万身价的,最后呢?都是枉然,唯有读书,你有思想、有素养、对问题见解深刻,你就可以坐到包子堂的线下分享会上给大家讲你的认知和见解,给大家做贡献,大家才会对你有仰慕之情。
5、人在社会中成长,无时无刻不在营销自己,那么营销到底是什么呢?营销就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并深化这种关系,而不是把产品变成货币,那是销售。营销最重要的是信任,信任靠什么?靠一件又一件事情的链接。人与人之间最强的信任关系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她们之间每天都是事情发生,喜怒哀乐、吵吵闹闹,时时刻刻都在关联。还有,你仔细想想你和你最好的朋友是怎么构建起来的,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那么接下来还有“一起拆过书”。一言以蔽之,我们要构建信任关系。靠什么?靠你的能力,德鲁克说过,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于你在为谁做贡献,你的存在价值大小在于你做贡献的大小。做贡献,都要回到你的能力。还有一句俗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选错郎”,这句话的背后都是能力在起作用,当然还有运气,运气不也是一种能力吗?
所以归根到底:如何获取这中能力呢?学习加实践。能力是一种素养,是你能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出经济成果的能力。素养是你做事的一种良好习惯,这种习惯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习得的一种技能,那么技能就是你通过自己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努力,通过培养自己和激励自己获得的技能,技能我们都知道,它是可以学会的,就看你愿不愿学。读书是提升自己的一条捷径,一位大神级人物一辈子可能就写了一本书,你几十块钱就买回来了,是不是?你还不好好看看他到底怎么做的,有过什么好的经验,有过什么教训?
你想想你上学的时候,你写个作文,你还好好写呢,人家写本书不好好写啊?是不是?何况这些写都是我们包子堂帮你们筛选过的,你再不跟着读,那就拜拜了。
人选书,书选人,人选人,人生境界大不同,关键你与谁一起努力。
言归正传,劝你学习,对你没有坏处。不要老想着我认识一人,他能帮我什么,在各个圈子里打个洞,搞点什么资源。哎,该醒醒啦,有那个时间多和读书人和包子堂的师兄们、老师们多聊聊比什么都强。
6、包子堂劝书友对书,主动分享,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内容,那么别人也会给你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好好的跟着包子堂读书,如果觉得不过瘾,那么就来包子堂跟着我们,一点一滴的学,正式的、有组织、有次序的学,我们好好教,你好好学,学成以后,成人达己,做好你的企业,为企业界做出贡献。
02拆书的方法
本次拆书主要方式:找概念、理要点、感悟或问题,分三段式拆书。将通过找概念、金句摘录和感悟or问题三个段落来呈现我对本书的理解和认识。
1、找概念
找概念的段落会把书里面的提到的一些概念整理分享出来。
2、金句摘录
金句摘录段落会把我认为对自己启发比较大的书中的句子,摘抄上,分享出来。
3、感悟或问题
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写,分享我自身的感悟。提问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03考勤与输出
《企业的本质》全书15天拆完,从2月25日到3月10日,每天打卡更新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打卡表如下: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写作是最好的个人投资,本次拆书主要的输出成果是:
1、每天拆书后的读书笔记15篇,按照格式输出;
2、全书读完后的读后感1篇;
3、全书读完后的思维导图1篇;
4、不定期的读后思考文章,不少于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