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讲:“口乃心之门。”嘴是一个人的风水,出口的话往往会成为你的命运。而人生百年,谁能无病,酸甜苦辣在所难免,病痛亦是其中一程。不断告诉自己身体不好,只会越来越差。一个人要想重振精神,唯有守住嘴巴,积蓄能量,养好磁场,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人生在世,时而小病,时而小恙,这是人之常情。可偏偏有些人,逢人便吐苦水,将小小的不适放大成“天塌地陷”,将偶尔的疲惫唠叨成“没救之症”。余光中曾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一味对健康做文章,只会让自己的生活缺了笑容,让周围的人觉得心累。
世人都说,人心难测,心中悲欢也并不相通。愿意雪中送炭的人总是稀少,而落井下石者却屡见不鲜。诚然,每个人都向往阳光欢笑,没有谁乐意充当情绪垃圾桶。身体的苦,与亲近之人一诉衷肠,不是不可;但一次说罢再谈,自己愁,他人也嫌。聪明的人,懂得自我休养,不给身边人添乱。做人,千万别把自己活成祥林嫂。与其时时诉苦,不如学会坦然笑对,生活畅快,病痛自然不会常在。
《黄帝内经》中言:“百病始于心。”一个人满面愁容,无法走出自设的围城,口中念“病”,心也随之变“病”。然而,身体抱恙,尚有良药医;心若累了,身便失去了养分,毫无生机。倘若心中“疙瘩”不除,小恙也终为大恙。
很认同一句话:“身体的果,心灵的因,都是坏情绪惹的祸。”一个人身体不好,往往是情绪不好,能量过低。每日心绪不宁,吃得再好,药补不断,心中焦虑积郁难消,身体亦会随之沉疴难愈。长此以往,元气渐失,病痛便成了常客。要知道,一块贫瘠的土地,即便营养丰富,可没有光照,种子又如何能发芽。唯有阳光照进,驱散阴翳,身体的能量才能源源不断。所谓:“百病易消,心病难医。”欲求治愈身病,需先修心养性。心灭,则种种病生,心生,则种种病灭。人生下半场,带着愉悦的心境,哪怕有小病小痛,也会迅速复原。
周国平曾说:“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一切的安康,皆从心开始。人生中,那些多愁多虑者总是郁郁寡欢,而那些豁达之人却是少病少灾。到了一定年纪,养好心态,才是世间最好的良药。
正如南怀瑾先生说的:“常生病和遭遇挫折的人,最后的福气会更多。”自古名人志士,或因病痛而悟透人生,或因不幸而崛起。小病小灾,也不过是人生的考验。一旦通过了这场“考试”,便能“因祸得福”。而一个人要想闯过苦痛难关,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自己。要知道,身体之病,可以求医问药,而心之病,则需自己调养。人活于世,真正能救你的人,正是你自己。闲暇时,听听音乐、看看书,身体与心灵相连,心静则气顺,气顺则百病不生。
人生百味,处处皆是修行。身体的起起伏伏,只是生命的一小段波折。熬不过的时候,千万别讳疾忌医,凡事往好处想,按时调养,身体自然会好。身心两安,与病痛和解,不正是最好的疗愈方法。当你笑一笑后,苦难便少了几分;再笑一笑,方能看见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