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找老公,从家到他那里,我拐了三个弯。我对我老公说了之后,老公说这是一条直线,不用拐弯的。咦,那我为什么会选择那样走呢?这是基于我的经验呀,我记忆中都是这样走的。回来的时候按照老公说的,因为是在同一条路上,直着走就到家了。
在老公看来,我是走错了路,浪费了时间,不过,在我当时看来并没有错啊,因为记忆中一直都是这样。后来,我在大脑中重新编码了路的位置,也就是说,认知改变了,行动才会改变。
我在想,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家长大发雷霆,怪孩子,让孩子有不好的感觉。家长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让孩子变好的目的。
但事实上,面对家长的埋怨,孩子是有情绪的,家长的话,孩子此刻是听不进去的。这就是有的家长说“我明明已经说了好多遍了,你为什么还是不改呢”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错误是成长的契机,要想真的改变,至少得分三步:
第一步,告诉孩子现在的错误是很正常的,不必沮丧。另外,发现错误了,你就可以改进进步了,这是好事啊!家长千万不要怪孩子,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认识犯错的原因。孩子之所以犯错,是源于他之前的经验,他的大脑对这件事的编码就是如此。他只是听从大脑的指挥,大脑下的指令,他也不想犯错啊!
第三步,大脑对这件事重新编码。说教起的作用非常小,因为你不能确定,你想要表达的和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完全一样。最好的方法是实践。你带着孩子,陪着孩子去做,让他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让他的肌肉形成记忆。这时候做这件事情,他的感觉是愉悦的,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记住这种感觉,下一次,大脑就会自动的输入、搜索和输出。
一个人要想改变,是不容易的。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我们先要去练习觉察,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觉察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有了觉察,再去刻意练习新的编码,新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新的方式取代了原有的方式。
《正面管教》中就提到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
一是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二是和好,“我向你道歉。”
三是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它的理论核心和我刚才讲到的三步基本上是吻合的。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前两个因素“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因素“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
我的行动:
今天重走之前走过的一条路,让我的记忆对这条路重新编码,并且记住这种愉快的感觉,那么下一次,在我需要的时候,我就可以自动搜索出这条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