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简称“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地委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动的一项工作制度。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一、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关切。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村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真实的民情,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问计于民,集思广益。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向群众请教,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有真正融入群众之中,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要鼓励群众建言献策,让群众的智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纾解民困,多办实事。下基层不仅要了解民情,还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关注民生热点,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深入基层,关注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四、转变作风,树立形象。下基层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务实高效。要通过下基层,锤炼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优良作风,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同时,要积极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五、推动发展,凝聚民心。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通过下基层改善民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紧扣民生发力,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尽最大的努力推动发展,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如此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