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in |
“
前天我们讲了谈判的智慧,今天的认知训练,我们与王烁老师一起进行一个场景实验:测谎。
你坐在密室里,手腕、胸口和额头贴着电极,对面的人面无表情,声音单调,问题一个个抛过来,桌子上放着台测谎仪。
”
不要慌,你能战胜它
测谎仪其实本身不能测谎。
它用电极测你的植物神经系统反应,间接推导这些反应来自于哪类情绪,再根据这些情绪在此时此地出现是否异常,来推断你是否撒谎。这个长链条有三节。
在第一节上,它测试你的出汗、心率、皮肤电反应是很靠谱的。 这些植物神经系统反应几乎不受高阶的大脑皮层控制,很难做假。如果你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不要在控制这些反应上白费功夫,搞不好欲盖弥彰。
从第二节开始就不一样了。 你出汗增加,心率加快,皮肤电信号上升,各自对应着什么情绪?这件事就没有那么靠谱了。与撒谎密切相关的情绪有恐惧,因为害怕被发现,有内疚,因为对撒谎有负疚感,有得意,因为得手后有快感。
这些情绪有没有独特的植物神经反应标记?学界没有共识。
第三节同样松垮,从特定情绪推断是否撒谎。 即使发现被测者处于恐惧之中,难道就能确定他在撒谎?他可能只是害怕被人以为撒谎而已。测谎仪无法区分害怕的原因。
测谎仪测不准,不过你且慢高兴。
测谎者与被测者的博弈
这些弯弯绕你现在知道了,但测你的人专门做这个,早就知道,而且知道得更清楚。他们发明了很多办法来对付你,千头万绪,归为两大流派。
一派会给你提个很刺激的问题。
比如说,想要确定你有没有窃取商业机密,他们测谎时会塞进这样一个参考问题:“你过去十年有没有未经允许从单位拿过办公文具?”
逻辑是这样的:无辜者和商业间谍对参考问题的反应不同,哪怕他们都感到愤怒——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愤怒是预期之中的。
但是,对商业间谍来说,尽管他对参考问题也反应大,但反应不会大过那个真正关键的问题:“你有没有偷单位的商业机密?”
对无辜者来说正相反,他又没拿过单位的商业机密,所以对维护自己没在单位小偷小摸的声誉相对而言更关切。 不同的人对两组问题的反应的相对差别,指出撒谎者所在的方向。
另一派会给你提个只有作案人才知道真相的问题。
还是用商业机密失窃的例子,测试者问你:“保险柜密码是123,是不是?” 密码确实就是123。他倒不是指望你傻乎乎回答“是”,抓你现行。他的逻辑是无辜者与作案者听到密码123时反应不同。无辜者不知道密码是什么,反应平平,作案者则会反应很大。
知道这两派手法的概要,你就已经战胜了测谎仪。如果它很难对你发动突然袭击,拿你就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些与测谎仪的勾心斗角是艾克曼的一本书的前奏,这本书的中文名叫《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英文名叫Telling Lies,我喜欢把它直译为《辩谎》。
作为机器,测谎仪只能测人体生理反应,能不能辨谎,说到底还是要在测谎者与被测的博弈中找到答案。这些测谎器诈术与我们生活中面对面人肉辨别谎言,没有本质区别。
消解掉机器法力的幻影,辨谎难题更清楚地浮现出来: 我们可以相信一切,代价是常被谎言所欺;我们可以怀疑一切,代价是大面积误伤好人。 在假阴性与假阳性之间,机器测谎也好,人肉辨谎也好,都还在寻找最有效的那条中道。
艾克曼的表情测谎
艾克曼的专长是表情测谎。
艾克曼是谁?
你看过美剧《来骗我》(Lie to Me)吗?这是部罪案剧,主人公莱特曼创建莱特曼集团,用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解读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屡破要案。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前面这句话里面每个字讲的都是艾克曼。
他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表情研究专家,学以致用,成立艾克曼集团,编制面部动作编码手册,专长于微表情识别,用来辨别谎言。《赫芬顿邮报》说他是“世界最强抓骗子手”。
在这一切之前,他首先是位心理学家。他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心理学的发现,是表情是普遍一致的。在他之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表情是文化产物:中国人的表情与美国人不一样,生活在原始部落里的人,其表情与现代人不一样。
艾克曼说,不然。也许不是所有情绪,但至少与开心、恐惧、愤怒、伤心、紧张这些最重要情绪相对应的表情是普遍一致的, 不论你是什么年龄、性别,属于哪个文化、种族,这些表情都一样。
表情与测谎有什么关系
表情是不是普遍一致这件事跟测谎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如果表情是普遍一致的,那它就是进化的产物,而不是受控于特定社会的文化规范。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有什么情绪,就有那个与之对应的特定表情。反过来说,只要破解了表情密码,就能洞察你的内心情绪。如果它与你展现在外的情绪不一致,那你多半在撒谎。这是第一层。
还有第二层, 撒谎时你会试图掩盖自己的表情,但掩盖本身会留下痕迹。 捕捉到这些痕迹,也能辨谎。比如,撒谎的时候,说真话的时候,人都会笑,但笑法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最后会告诉你。
艾克曼的表情实验
艾克曼是怎么确认表情是普遍一致的呢?
首先,他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中国人、智利人、巴西人、阿根廷人、日本人、美国人,看同一组表情图片,问他们这些表情代表着什么情绪。所有人答得都一样。
这当然不够,这些人都被全球化给污染了。好莱坞影视霸权也有份,所有人都看过美国大片,学习过这些表情的含义。
所以,艾克曼去了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巴布亚新几内亚,20世纪人类学研究的宝地。他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部落,给那里的人看他带去的表情图片,来自人类学研究的图库。
当地人没有文字,没办法看完一张图然后指着“开心”两个字给他看。于是,他让对方讲故事,故事要表现出与表情相对应的情绪,结果你们猜得到,一致。他这样搜集了几百个故事。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他反过来把这些故事归整,类型化,然后换了个部落,把这些故事讲给当地人听,让他们挑出与故事所反映的情绪相契合的表情图片。试了300多个人,占到当地人口的3%。同样的,这对土人们也没难度,又答对了。
这300多人没有看过电影电视,第一次看照片,不会说英语,终生呆在村子里,只有23人与外界有较多接触,有的会说英语,有的给教会打过工。在识别图片表情与情绪的实验中,这两类人的表现没有任何区别。
为保险,艾克曼又多做了一步,重新找了九个当地人,请他们听完故事,做出相应表情,拍下来,带回美国,在大学课堂上播放,问学生们,这些表情是什么?
无人答错。
大功告成。
从此出发,艾克曼终生致力于研究表情,他建起来一个表情与情绪映射关系的数据库,搜集了上万种表情,其中3000多种与情绪有关。《辨谎》这本书是他引爆公众关注的成名作,其实说起来是他表情研究的衍生品。
有一次,一个女性抑郁症患者找大夫,说已恢复正常,要求出院。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大夫没发现异常,开了出院条,差点铸成大错。病人事后承认想出院后自杀。这个过程被完整地录了下来,成为撒谎研究的范本材料。
大夫没看见,如果没受过训练的话,几乎没人能看见,在病人声称精神恢复正常的时候,脸上浮现出极短时间的悲伤表情,转瞬即逝,被微笑所覆盖。
这就是在艾克曼测谎研究中的关键,微表情。
微表情本身是完整表情,但为时极短,通常只有1/4秒,就好比正常表情在时间中被高度压缩了一般。 艾克曼说,微表情是内心情绪的真实表达,但未经训练的话,肉眼很难发现,在摄影机的慢动作重放中才能显出踪迹,而那时就可能已经太晚了。
艾克曼的辨谎研究把重点放在识别、捕捉微表情,并训练人们发现它。他测试过超过两万个不同背景的人,最终发现只有大概50个人无需专门训练就能识别谎言,其余的人,也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说起来都是泪。
艾克曼称经过刻意训练,普通人也能获得辨谎能力。微表情辨谎是块宝地,因为撒谎与辨谎是场军备竞赛,撒谎者向来重视众所周知容易露出破绽的地方,而微表情是块新领地,
骗子还没来得及针对性强化训练。
如果你想成为辨谎专家,建议去研究他编制的面部动作编码手册,500多页,无数的面部肌肉测量,无穷细致的分析。
生活中的辨谎指南
我这里讲点生活中能活用的表情辨谎简明指南。
识别对方表情是真情还是假意,第一要看是否他的表情对称。 自发产生的表情比较对称,刻意制造的表情比较不对称。如果对方此时此刻面目特别扭曲,多半在骗你。
第二看时长。 真实表情持续时间很短,超过五秒就不太真实,长到十秒钟则是做出来的无疑。假设对方笑容好似凝固在脸上,那么他在骗你。
第三看表情出现的时间。 如果表情滞后于相应的语言,也是做出来的。
最后,王烁老师分享了笑容。
艾克曼说,笑有几十种,常见的就有十八种,人笑的原因太多:开心会笑,掩饰开心也要笑,不开心更会苦笑;害怕会笑,表达轻蔑也笑,更不要说各种混合笑。这些都可以是真的笑。
那假笑是什么?
第一个标志刚才讲了,假笑没有真笑那么对称;
第二个标志是眼睛。 假笑时眼睛周围的肌肉不动。反过来说,当你看到面前的女孩笑靥如花,仿佛眼睛也在笑,那她真的是在欢笑,要珍惜;
第三个标志是假笑消失得比较突然。 假如三个标志同时出现,你对面前这个人应该有点数了。
表情如此直达内心,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艾克曼没有说它能包打听。他提醒我们,错杀与放过的两难,摆在测谎仪面前,同样摆在表情测谎术面前。从表情获得的信息,必须与语言、动作参照,因此我们对人这种动物抽象了解得再多,也不能取代对面前这个人的真切了解。
谎言与辨谎的竞赛没有结束,只是换了战场。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思维训练,我们讲了怎么通过破解表情秘密来分辨谎言。
—— 书籍推荐 ——
今日思考
最后,王烁老师给我们留一个小练习, 对你身边的朋友真心笑一次,再假笑一次,问问他能不能分出哪个是真心,哪个是假意。 欢迎你把得到的反馈在下方留言区告诉我。
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朋友。 明天,我们会讨论的话题是,人际关系配置,你应该怎样安排你的人际关系组合, 我想给你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