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结束啦!春节期间,各种攀比,小我的对决,已经完美告一个段落了。开工第一天,我们来聊聊自信这件事吧!
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言,自信至关重要。自信是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各种情感的基础。缺乏自信的人,人生缺乏动力、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幸福。
那么自信来自哪里呢?对于成人和孩子,打造自信,分别从哪里入手呢?
今天拆解的这本书《得意时瞧得起别人,失意时瞧得起自己》就回答了我们所有的困惑。
豆瓣评分7.8分,作者马瑟·麦凯,帕瑞克·范宁,两位都是心理类畅销书作家、心理健康专家。
这是一本完美自信手册,是自信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尚未被超越的一本人生自信书。
它告诉我们,自信的本质在于真正认识自己,不以金钱、成功、声望等外在条件等同自己、评价他人。它还告诉我们不自信的根源在于人内心的负面声音,提出了超越自卑的手段,告诉我们如何驱逐内心的负面声音,重塑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得意时瞧得起别人,失意时瞧得起自己。
儿童的自信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而成人的自信则主要受到认知的影响。因此关于自信的塑造,将儿童和成人分成两篇来论述。
今天先拆解有关成人自信的塑造。
1、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的态度
对于成人来说,外在环境对自信心存在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影响自信心在于“内在环境”,即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是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才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
如何通过改变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找到内心的负面声音
一般来说,负面声音都出现在某些场合,比如遇到陌生人,和上司交谈,与意见不合的人交谈,曾经犯过错的场合等。
当我们内心负面声音呼之欲出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尽量放松身体,找到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身体哪个部位感觉最强烈,并留意具体感觉是什么,体会负面声音产生的时候,自己身体的感受,学会察觉它,然后观想它。
看清负面声音的真面目,试着分析负面声音的真实内涵,不管它如何打击、怒骂、嘲笑,只要你看清了它的真实目的,就不会惧怕它了。
举例:
你说我根本做不了,让我放弃了冒险,这样就不要担心自己搞砸咯。
(让你短期内克服痛苦心绪)
一个月赚这么点钱,你比某某差远了。
(让你在比较中定义自我价值感)
这个星期你做不成这单生意,你就是个没用的男人。
(鞭策你达成目标)
2)驱逐内心的负面声音
了解负面声音的“不可信”后,在心灵上架起一座大炮,将负面声音轰得四分五裂,最终让它哑然无声。
可以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反击,比如:
“你这是胡说八道”
“见鬼去吧,你这些废话”
“你这笨蛋”
“滚开“
(或者可以自己写一条自己觉得最好的反击语,脏话是对负面声音最好的回应)。
在心灵小黑板上写出负面声音的句子,然后直接给它画一个巨大的叉;直观的想象是驱逐负面声音的好办法。
留意自己付出的代价。当负面声音出现的时候,给它迎头一击。在内心与之对话:
是你让我谨小慎微,损失了无数的金钱、时光、乐趣。
我的人生已经经不起你的折腾了,你让我损失了……
以上三种方法都能让我们抽离出不自信的泥潭,把负面声音和自己剥离开,真正地正视它、摒弃它。
3)学会自我激励
认识和反击负面声音,只能暂时地让负面声音撤退。真正地让自己相信自己,必须让内心的正面声音代替负面声音,即学会自我激励。可以说,对于自信的塑造,自我激励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两种方法和适合于自我激励,一是写一段自我激励的话,在安静的时间里(睡觉前和刚睡醒时)重复默念,比如:
我爱我自己,我的价值在于我在这个世界里是最独特的存在;
为了生存,我已经竭尽所能;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
不管我做的如何,我始终是我自己。
另一种方法是制作一张“自我成就表”,在你状态良好的时候,把你人生中所有的成功都罗列在此,每天让自己在“精神电影院”里回放,观看自己人生中的一些成功时刻,历数自己人生的“奖杯”,都会让你收获自信。
这两种方式都是对自己积极的自我激励,会带给我们潜意识源源不断的正向输入,带给我们有关自我认知的崭新的改变。
2、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的同理心
同理心不仅仅是一种对别人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能理解、接受,有合理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帮助自己、鞭策自己。
1)理解和接纳自己
对自己的做一个正确的评估,详细列出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做一个分析。对于优点,可以不断强化;对于缺点,可以分析背后是否隐藏了其他优秀的品质、自己的某些需求,或者是自己有哪些行为方式可以改变。
划重点:对于自己的缺点部分,更多要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评判性的语言。
举例:
每天晚上我总是忍不住暴饮暴食,然后内心会有一个负面声音“你真是个贪吃的肥猪,再这样吃下去你得肥死”。
尝试冷静下来以后,我认真分析自己喜欢吃零食的原因:“白天的忙碌让我感觉到压力很大,晚上吃零食可以让我感觉到舒适,减压”。
这样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正确的理解后,才能有合适的改善行为,即“我还可以有其他方式去减压吗”?“我可以如何控制自己的体重”?
对自己行为的否定,和对自己本身的否定有着天差地别的效果。前者可以通过改善行为来改变自己,后者则有损自信。
理解自己后,学会宽容和接纳自己。
学会接受自己的体重、身高,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特质。坚信在某个程度内,我们已经将事情做得最好了。
如果自己犯错了,也要学会宽容,因为犯错已经成为事实,不能因为这些事情郁郁寡欢,要始终相信,自己能拥有继续生活的动力和勇气。
这就是关于自己的同理心。
2)训练自己的同理心
可以观看一个自己平时不喜欢的电视节目,学会去发现这个节目吸引人的地方和价值所在。让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改变脱口而出的批评习惯,认识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自己。
可以请一个朋友对我们讲述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主动倾听,发现这个话题背后的有趣意义。
可以去读一些自己平常不喜欢的文章类型、不喜欢的书籍类型,都可以加强我们的同理心。
最后,可以尝试去理解自己的过去;一些失败的事件中的价值;一些人对你产生伤害的事件的价值,都可以让你学会理解过去,从而理解和接纳自己。
3、要学会正确回应别人的批评
当我们学会面对内心的负面声音后,就要学会无面对外在的负面声音——别人的批评。应对别人的批评和应对自己内心的负面声音,都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学会区分带有建设性意见的批评和恶意的批评,并且学会有效地回应。
常见的错误回应方式有三种:挑衅型(怼回去)、逆来顺受型(默默忍受)、被动攻击(阳奉阴违)。
这三种方式,都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挑衅型直接和对方对立,忽略了建设性的意见;而逆来顺受型和被动攻击型都把对方批评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有损自己的自信。
正确的回应方式有三种:承认、避重就轻、调查。
1)承认
当你听到一个批评的时候,学会跳出这个批评,问自己“这个批评有建设性意见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选择第一种回应方式——承认(承认对方的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对方意见中的部分建设性意见)。
承认有利于批评的终止,而建设性意见的采纳也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但我们需要做的也只是承认,除非我们的行为有损害到对方的时候,才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或道歉。
2)避重就轻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选择第二种回应方式——避重就轻。忽略对方语言中无用的细枝末节,关注他表达中有用的部分。
举例:
批评:你真是一点也靠不住,孩子房间没有收拾,家里债台高筑,就差把房子卖了。
回应:你说的没错,我真的忘了给孩子收拾房间。(部分认同)
批评:要是你不用牙线剔牙,很快就会得龋齿,下辈子就完了。
回应:你说的也是,我可能会得龋齿。(大概认同)
对于这种模糊性批评和恶意批评,避重就轻是最好的方式,大概认同,然后点到为止。不需要有负罪感,因为自信对我们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无害于他人的策略是可以为之的。
3)当对批评意见不确定的时候,比如批评的表述比较模糊的时候,你可以要求对方详细说明,以便你掌握充分的材料,做出回应的选择,是承认,还是避重就轻。
举例:
你总是那么懒!
你举个例子,为什么说我懒?
4、要学会向别人表达你的需求
无法向别人表达要求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源于内心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受之有愧。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需求,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无可厚非,也是建立自信心的关键。
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学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需求、感受,提出对别人的要求,尽量表达出自己的完整意图。
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当你感觉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侵犯的时候,都要即时表达出来,压抑的情绪会增强内心的无力感,从而影响自信力。
学会表达自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个自信的人最正确的选择。
5、在现实中勤加练习,为自信打好基础
对于内在的精神世界,自信的塑造需要的更多是自我激励。而对于外在现实世界,自信需要的就是在相关领域中进行技能上的勤加练习。
当我们学习任何一项事物,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至少需要1000小时的练习,才能建立专业感,所有的技能都需要重复再重复。
没有现实的重复练习和学习,只在内心世界里不断鼓励自己的自信,是虚无缥缈的自信。
我们不能幻想我们通过催眠化的自我激励,就学会了开飞机,学会了高深的知识。正如一个足球选手的自信,必须来自千百次踢球实践,伴随技能提升而不断的累积。
自信是一种可以通过不断改变锻造的能力,但正如我们无法消除黑暗一样,内心的负面声音和外在的批评总是如影随形。
我们只有用觉知的光去照亮它们,才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自信力不断增强,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
柚子妈爱叨叨:
关于自信的塑造,这是一本很具有实操性的书,可以说,书里把很多心理学的知识都融会贯通了。有关自信塑造的方方面面,书中都有涉及。不管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自信心是一个人潜能激发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幸福不可或缺的特质。因此,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我是认真码字的柚子妈,我在和孩子一起成长!
点赞转发都是对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