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智”胜,“怕水”的孩子

做亲子游泳老师多年,游泳课上遇到怕水的孩子,真是再正常不过,孩子怕水、抵触水,生活中最让家长头痛无奈的就是洗澡洗头,每一次都是在撕心裂肺、呼天号地中结束。而孩子“怕水”,往往也是课程中家长和老师最困扰的问题之一。

今天跟大家聊聊孩子“怕水”的问题。

首先要纠正一下大家的这个观念。我们往往把孩子接触水时抵触抗拒的外显表现称为孩子“怕水”这是我们给孩子下的定义,是我们的认知,而这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玩水、玩沙是孩子童年最好的两个玩伴,喜欢水是孩子的天性,怕水从来就不是呀!

那怕水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怕水”的重点是在“怕”,而不是“水”,孩子怕的是水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不适、痛苦、恐惧的负面感受。

第一种类型:水环境让孩子不适。

触觉敏感的孩子,皮肤警醒度会异常高,当接受来自水流的冲刷刺激时,传导神经会给大脑传递大量神经冲动信号,引起孩子兴奋,大脑做出难以接受的判断,孩子身体反应自然是躲避“水”,逃避“水”其实这就如同我们经受被火烫,给人体带来的痛觉感知是一个道理。这个时候我们便会给自己的孩子下“怕水”的定义。

这也是我们家长带孩子去参加游泳课程,孩子初次下水立刻就会哭闹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教给大家一个判断及“智”胜的小技巧,人体颈背部神经末梢最多,通常情况下在上课给孩子淋水的时候,只有淋水到颈背部时孩子会出现颈部收缩,侧头躲避,看起来孩子像痒痒的。如果,淋水过程中皮肤大部分区域孩子难以接受淋水的水流刺激,说明孩子触觉敏感。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大水量淋水,改为少量淋水或沾水的方式来降低刺激,让孩子适应、改善触觉敏感,慢慢增强孩子的耐受度,便可以很好的解决不适问题。课后我们还可以在家中通过触觉刷等感统教具去对孩子进行触觉训练。那这一类孩子就不再会怕水。

第二种类型:“水”情景让孩子痛苦。

淋浴洗澡时有洗发液流进眼睛,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会引起我们眼睛强力的痛疼不适,而随着生活经验的长久积累,我们学会了洗澡时适时的闭眼闭气,来规避这种痛苦。

而我们的孩子不仅眼睛敏感脆弱,生活经验也不足,所以每次洗澡淋浴时水会一直流经孩子的眼部,给孩子持续的不适刺激,另外当洗发液进入孩子眼睛时,孩子不会及时处理,让孩子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孩子便会把头上沾水、淋水的这种情景与这种极度痛苦相关联。

这就导致,我们给孩子淋水、潜水就会引起孩子潜意识里的这种情景,我们往往便简单把这种抗拒反应认定为孩子怕水,其实这是不对的。知其所以然之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孩子每次洗澡都会撕心裂肺、呼天号地啦。

当课上课下遇到这种情况的孩子时,我都会告诉家长,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把你多年的洗澡经验教给孩子,让孩子在淋水、冲淋过程中学会适时的闭眼闭气,能够学会躲避水流的持续刺激以及洗发液引起的煞眼睛,但同样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不断教授陪伴的,没有了痛苦的感受,过段时间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孩子已不再痛苦的“怕水”了。

第三种类型:“水”让孩子恐慌不已。

出生前的10个月,孩子孕育成长在羊水环境,所以说,亲近水、喜欢水是孩子的天性,接触适应的水环境会让孩子放松、愉悦,有安全感。

而以下几种情况,会让水从孩子喜爱的天堂变成了恐惧的“地狱”。

1.在洗澡淋浴时,忽视孩子本身,家长以自己的标准强行要求孩子洗淋浴,孩子闭气能力达不到,习惯性鼻吸气,会让水吸入鼻腔,引起呛水反应,而呛水这种难以言语的痛苦、酸楚会使孩子记忆深刻,这种痛苦的记忆出现频次过多,便成为恐惧。

2.祖辈、父辈过度溺爱、过度保护孩子,成长环境中接触水环境少之又少,对水环境陌生,生活中意外的落水,孩子对水没有正确的认知与呛水感受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

3.带孩子参加游泳课的家长,比较心理严重,过分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孩子期待过高;课程中揠苗助长,打击责备孩子,让孩子失去对水的正向感受,没有安全感,逐渐对水环境产生“怕水”厌恶情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改变非一日之功。

我的智胜三招是:

①改变观念

②关注孩子

③始终陪伴

说在最后,孩子怕水并不是对于水本身的抵触,找到孩子“怕”的因,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