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品究竟是什么?
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全世界第一位产品经理
宝洁麦吉利
产品经理概念的进化
典型的传统行业 | 互联网软件 | |
---|---|---|
行业形态 | 成熟行业 | 新兴行业 |
产品形态与成本结构 | 实物 | 虚拟物品 |
生命周期 | N年 | 几个月 |
盈利模式 | 单一卖产品赚钱 | 多元盈利 |
用户心态 | 花钱买 | 免费用 |
产品经理制度三大变化方向
产品管理团队、事业单位经理的任用、更专业的取向
管理能力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成
对同一产品问题用户和产品经理思考区别
用户 | 产品经理 |
---|---|
怎么用这个产品才能带给自己更大的好处,效用 | 怎么设计这个产品才能更好的平衡用户目标与商业目标 |
第二章
需求奋斗史
用户 => 用户研究 =>需求采集 => 需求分析 => 需求筛选 => 需求开发
产品调研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 听用户定性地说,确定产品方向,列出需求列表;
- 听用户定量的说,大量发放问卷,确定需求优先级;
- 看用户定性的做,针对先做的需求进行可用性测试;
- 看用户定量的做,根据用户使用产品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改进产品。
需求采集的大生产运动
- 定性的说: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对象较少,每个用户身上的问题比较多,用户访谈用来了解目标和观点,对新产品的研究方向进行预判。
在用户访谈过程中,要注意“说”和“做”不一致的问题,用户可能因为各种因素造成心口不一;要防止样本过少带来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应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来验证先前结论;防止和用户聊与访谈主题无关的问题,应平等的对待用户,不要把访谈做成产品推介会。
2.定量的说: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可以更多的搜集用户数据,但要注意“沉默的与骑墙的总是大多数”,防止后来者因为先前人员的引导而做出错误判断。防止样本偏差、样本过少、问题带有诱导性等问题的发生。
3.定性的做: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是指让用户实际使用产品或圆形方法来发现设计界面中的可用性问题,用户参与数量较少,在用户测试的过程中要观察用户操作的全过程,并记录发现的问题。
可用性测试避免做的太晚,导致问题发生时已经无时间更改;可用性测试要5个左右的用户进行测试才可能发现问题;测试过程中,用户应采用“发生思维”,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说明,而测试者不应给予任何引导性信息。
产品改版的几种方式:修改次级页面;新旧版本并存,用户自主选择;小面积试验;沿用已有用户习惯。
4.定量的做,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要注意时效性,不要过于学术化;多方面解读数据,防止出现解读误差;平时应注意数据搜集,不要造成无数据可分析。
数据搜集应从多角度进行,既要一手数据,也要销售等人员的二手数据,使用二手数据时要注意数据提供人员可能出于自身目的提供带有偏差的数据。
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有经过需求分析,才能将用户需求转变为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并且经常表达为用户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的分析,找到的真实需求,并且表达为产品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
真正的需求分析师的价值就在于无视用户想要的东西,去探究他内心真正的渴望,再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注重短期利益,那么用户想要什么就可以给什么,如果注重长期利益,那么最好给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
满足需求的三种方式:改变现状、降低理想、转移需求、创造需求
需求DNA检测
需求的DNA检测:确定一个需求的属性
过程:
需求转化→确定基本属性→分析商业价值→初评实现难度→计算性价比
需求转化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确定需求属性包括需求编号、提交人、提交时间、所属模块、名称、描述、提出者、提出时间、bug编号。
需求可分为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和内部需求等类别,包括基础需求、拓展需求和增值需求三种(可参阅KANO模型)。
分析需求的商业价值包括三个维度:重要性、紧急度和持续时间,其中在持续时间上,有些产品寿命比较短,比如为国庆节而涉及的产品。商业价值(商业优先级)是对上述指标的综合评判,是需求列表中最核心的部分。
初评实现难度:实现难度一般用工作量来表示,而在互联网软件行业,开发量往往成为项目进度的制约瓶颈,因此实现难度往往用开发量来表示。由于初始需求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初评开发量的时候可以有一定弹性。
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简化为开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