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偏爱说我是遗民。
这是董桥在本书开篇《旧日红》中的一句话,极大地概括了董桥和这本书中所记载的人事情物。遗民是对旧日时光和事物的一种念想,董桥爱好旧折扇、旧时文人的书信、画作,喜欢和琢磨旧时文人的爱好,书画、篆刻、旧书,这些爱好让他认识了很多和他有相同志向的人,这些人别他还要旧,还要念古,书中的每一篇,都能看到一位泛黄的故人从纸张上跃然而起。
自序中董桥说明,这是为台北《壹周刊》所写的三十篇忆往小品。用散文的笔调,小说的技法,刻画了一个个过目难忘的片段。这些人或者无人听说,又或者稍有名气,但在董桥的笔下,都有一种别样的韵味,他们或隐秘、或有才、或让人惋惜、或平凡无奇,不管是哪一种,借助董桥的才华,就像上了一层朦胧做旧色,悠远。
萧姨:“长年穿着浅色丝绸旗袍,花白的头发梳得丝丝服帖,圆圆的发髻永远插着一枝翡翠发簪,宽宽厚厚油绿得谁也舍不得雕琢,只沿着四围阳刻一道细致花边。”
云姑:“夜空中寒星似的眼神天生是无字的故事,藏着依恋,藏着叛逆,藏着天涯。”
雪莉:“她的笑靥绽放出浅浅的妩媚,朦胧的皱纹竟像淡云中的月色,怀抱的是娴熟的风华。”
这样的描写在书中几乎每一篇都有,有点像张爱玲的描写,又遗留了一些红楼梦似的人物素描,董桥喜欢旧时物件,想必也是细化旧时的书籍,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也不足为奇。
看惯了现代议论文,说明书的中规中矩,或者咄咄逼人,闲暇时间,找到这样一篇董桥的文章,慢慢读来,看看旧时人的样子,他们距离我们不远,大多在上个世纪5、60年代出没。不会有读白话文时的隔离感,也少有鲁迅胡适的大开大合政治气息,继承的倒像是张岱式的文风。
当然,如果恰巧对书画也感兴趣,那正好可以看看书中的那些旧人,是不是都认识,下次再从哪一本发黄的纸张中瞥见时,也可以当个故人:原来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