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生,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
过完春节的这一段时间,来就诊的老年患者特别多,让人感触颇深。
1
梁大叔,60多岁,糖尿病、脑梗、高血压,每次来诊病都是一个人,一进来,看前面还有两三个人,他就要躺在治疗室的床上休息一会儿,大清早就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今天是他第三次复诊,精神状态好多了,进门没去躺床上,而是坐在我旁边的就诊椅上等着量血压。
平时他总是很沉默,问诊的时候,问一句他答一句,好像多说几个字,就会耗费他好不容易集攒起来的体力似的。今天他主动问我,他什么时候能好?他的病能不能好?我就多聊了几句。
他说姑娘在澳大利亚,年前生孩子了,老伴儿就去照顾,然后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他身体不好又不怎么会做饭,就找了个钟点工,一天给他做两顿饭,还能监督他吃药,所以过年前那一段时间,他身体状况还可以。
可是,遇到了过年。
这本该阖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日子,却成了独居老人尤其是生病的独居老人的一场劫难,钟点工回家了,大部分饭馆都关门歇业了,他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营养不均衡导致时不时的发生低血糖反应。脑梗导致记忆力严重下降,不能按时按量服药。常常该吃的药没有吃,不该吃的吃两顿。
这样一来,过了个年,老人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
我忍不住问:就那么一个孩子,你们为什么要让她去国外啊?你一个人,万一发生什么意外都没人知道。
他答:没办法啊!姑娘从小学习好,在澳洲上完研究生就不愿意回来了!
我突然想,古训都说:百善孝为先。在我国"孝"自古以来都被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我们平常衡量一个人善不善良,首先要看这个人孝不孝顺父母。
也许梁叔的女儿在别的方面可能也挺孝顺的,比如学习很好,很优秀,但是她为了自己的事业,执意留在澳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父母的晚年该怎么度过?让年迈的父母为她牵肠挂肚不说,还要一年几回的长途劳顿。这跟孝顺似乎相去甚远了。
我想,今年的春节她过得肯定也不开心。
2
跟梁叔不一样,张教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同事,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以后,地级市有几个大医院都要他,是真正的进体制,工作稳定,工资待遇丰厚不说,还有很多深造的机会,前途一片光明。
小张动心了,很想去,可教授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我们就你一个孩子,要老有所依,只能靠你,你跑那么远的地方去,万一我们有个病呀灾呀的,靠谁呢?我们年纪大了,这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小张最后进了市里的一家三甲医院,但是没有正式编制,他只能是临时工。这看起来对小张很不公平啊!很多人替他惋惜,但也无可奈何,没办法,谁让他是独生子女呢!
过完春节没几天,也许是过年的时候膏梁厚味吃得太多,有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起身换衣服,突然站立不稳跌坐在椅子上,我看他眼神儿有点迷离,赶紧扶住他,休息了几分钟,他说他没问题,我不放心,还是让同事送他回家了。
第二天,教授给我打电话说他住院了,晚上儿子发现他吃饭的时候动作迟钝,说话答非所问,就立即打了120,结果是脑梗,幸亏发现的早,治疗得及时,避免了大面积梗塞,十几天以后就基本痊愈了。
经过这件事,小张才彻底打消了去地级市医院的念头,死心塌地的留在了兰州市。他说:留在父母身边,他才能安心工作。
不管你年轻的时候是叱咤风云的商界俊才,身居高位的政界要员,还是普普通通的一介布衣,都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3
李奶奶,也是我们的一个老病号,过年前,腿疼来治疗过一段时间,放假前最后一次复诊的时候,82岁高龄的她一个人来的,还说,腿不疼了。腰也好多了,上下公交车都不用人搀扶,估计过几天就能把龙头拐杖也扔了,说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似的兴高采烈。
这才一个多月,她再来,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面色晦暗,不停地打嗝。一看舌苔,舌质紫暗,两侧瘀斑快连成片了,脉涩滞,一派肝郁气滞的状况。
老师问她:"你这段时间跟谁生气了?这大过年的。"
话音未落,就见李奶奶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紧咬嘴唇,眼圈一红眼泪就下来了,抽噎半天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看到这种情形,老师说:奶奶受委屈了。没关系,你放声哭,哭出来就好了。
可是李奶奶抽抽噎噎,连肩膀都在抽搐,就是哭不出声来。越是这样越让人难受,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哭成泪人,该是受了怎样的委屈?
情绪平稳之后,她才告诉我们,大年三十的头一天,她最疼爱的小女儿跟她犟嘴,几句话噎得她差点背过气去,当时她被气得浑身发抖,眼泪上涌,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
她是个有休养的人,一辈子没骂过人,这一口气窝在心里,一天比一天难受,日不能安,夜不能寐,喝口水都打嗝,气不够用,老想深呼吸。
我见过李奶奶的小女儿,李奶奶第一次来看病,就是她陪着的,后来再没陪自己的母亲来过,倒是陪她的一位邻居来看过病,当时还想,这位大姐挺热心肠的。李奶奶老说她忙,她的哥哥和姐姐提起她总是欲言又止,只是摇摇头。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意思是说,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要和颜悦色,柔声细语。
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就是父母,我们小时候父母用最无私的爱养育我们,悉心教导我们,父母老了,该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时候了。
俗话说老人小孩儿,就是说人老了,就跟小孩子一样了,生活自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能跟年轻人相提并论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用父母爱我们那样的爱心和耐心去爱他们,去跟他们相处!
小时候学过一首儿歌:路边开放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小乌鸦的妈妈生病了,小乌鸦捉来大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乌鸦都知反哺,何况我们人呢?
4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父母就离婚了,母亲和她相依为命。
过去母女俩都吃了不少苦,现在妈妈退休了专职给她带孩子。
她很能干,在一家大公司做副总,年薪几十万。有豪车,有几套房子。对妈妈非常孝顺,买一两万块钱的皮草,买首饰,每年寒暑假都报团让妈妈去旅游。一家人过着小康生活,其乐融融。
可是问题来了,她的父亲,年轻的时候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现在成了孤寡老人,又百病缠身。
朋友是个重情重义又孝顺的闺女。不管她小时候父亲有没有尽过义务,她缺没缺父爱,现在年迈多病的父亲在她面前是个弱势群体,是个急需照顾的孤寡老人。
她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给父亲换了住房,雇了保姆,每周还抽时间亲自陪同来看病。
去年冬天,还在三亚定了老年公寓,让父亲去疗养。
对朋友的这个做法,我想给她点100个赞。我觉得这才是每个儿女应该有的姿态。生命都是父母给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好?
所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我们人呢!
年轻人应该有诗和远方,这样我们才会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努力,去拼搏,但是你在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的同时也要照顾好父母,父母年轻的时候也有诗和远方,可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劳,还有可能,为了我们,放弃了他们的诗和远方。
真心希望,让别让我们的父母老无所依,孤独终老,晚年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