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是善良的代言人,却隐隐透着愚痴的味道。三无人士:无底线、无原则、无方寸,一味的善良,早已失去自我。
顾及所有人的感受,唯独忘了自己,他们总是为别人而活,可是领情的人又有几个呢?
记得孟非说过一句话:“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间抱怨,皆出于此。”
帮人固然可贵,但一定要小心,别被人来当做老好人,成为他的消费对象。
猪与熊的故事
熊在树林里看见一头猪掉进了泥坑里。猪挣扎着但怎么也爬不起来,熊过去把他拉了上来。“哎呀,瞧你的大粗爪子,你就不能轻一点,慢慢拉吗?你这么使劲,把我的后背都抓破了!”猪不但不感谢反而埋怨熊,熊没和他计较。
猪又说:“你这里有什么吃的吗?我饿了。”
“你要吃的,我得回家给你拿。”
“那你快去吧,快点,把你家里好吃的拿给我来吃。”
熊真的跑回家,给猪端来一窝蜂蜜。
“朋友,你可真够磨蹭的。”猪哼哼唧唧地抱怨,并大口吃着蜂蜜。
“你去拣一根树枝,坐在我身边轰苍蝇,你瞧,蜂蜜招来多少苍蝇!”
熊坐下来给猪轰苍蝇。猪吃完蜂蜜后,躺在树下,又招呼熊说:“喂!给我搔搔背,我喜欢让别人给我搔痒,不过你的大爪子可得轻着点。”
熊厌恶地瞪了猪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喂!你上哪儿去?”猪嚷嚷着,熊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走,“瞧你,真是个懒惰的家伙,让你搔搔痒都不行。”
熊听后真的回来了,然而猪可没有刚才那么走运了,熊让猪的贪婪无理付出了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的人需求无度,得寸进尺,已经得到很多好处了仍然不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拒绝别人,是因为“拒绝”这一动作往往伴随着内疚。我们为了消费自己的内疚而选择委屈自己,甚至答应别人无理的要求。其实这是一种潜在意识的自我保护,当同时面对内疚和委屈时,人们会自然的选择相对来说痛苦较小的一个,而不会去拒绝别人也正是回避内疚的表现。
一味的做老好人,换来的不一定是感激,很可能会是对方的得寸进尺,要学会拒绝别人就要从摆脱内疚感开始。
我们都知道,做个好人是一种美德,对人要和睦,处事要阔达。可这在社会里,太过充当好人,往往是成为被人眼中的消费品,被欺负的最惨的人。
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的。
救急不急穷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朋友问你借钱,你会犹豫:如果不借,是不是自己太小气,人家肯定也是有急用才借钱的。
但是当你把钱借出去时,你会发现欠你钱的人不但不还而且每天喝着十多块的奶茶。
同事请你帮忙,本不是自己的活,因为怕拒绝而让人家尴尬,以后不好相处,而揽下了所有活。
其实这样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拒绝他人并没有对不住谁,说“不”本来就是不需要理由,你有权力拒绝别人。
如果你无止尽地向别人提供帮助,很容易被人一再“消费”,产生一种你帮我是理所当然的错觉。一旦有一天你停止帮助,他就会把你当成仇人,就像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把我当提款机,当我没钱了,你却离我而去。
乐于助人固然是好事,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线: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你的善良,一定要学会看人,把自己好的留给值得的人。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不被人伤,则是一种原则和底线。
原则和底线
利已不利人是要优于利人不利已,大概就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帮助人的时候,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要懂得识人辨人,受到委屈要敢于反击,敢于亮出你的獠牙。
在人生道路上,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拒绝的路上不是一味的推开别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在自己自身接受能力范围内,不在范围的就坦诚告诉别人:“对不起,我真的帮不上你。”
学会说不,学会将时间和自己交给更重要的事,自己更快的成长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别人。
“学会说不”这堂课,是人生的必修课,愿你我早日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