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碰到不太熟悉的人,经常会询问我是哪里人?每次回答时候我都挺尴尬,我说自己是哪里人好呢?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山东人,旧社会年轻时生活条件太困难,为了谋生闯关东来到东北,后来据说是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水平高能力强,同伟大领袖协商后,把东北那片地方要来划归内蒙管辖,父母亲就算是内蒙人。而我在十岁出头来到上海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上去到也有了几分南方人的婉约感,原本五大三粗的身形,近两年居然稍微清瘦一些。

    但是,我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何地,记得几年前回了趟老家。同别人交流,发现儿时的乡音早已不再,虽然人就站在自己心里所认为是故乡的那片土地上,但从别人的眼神中发现我已是个外乡人。而在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上海,因为自己比较懒惰,也没学会说上海话,生活上好像距离彻底融入这座城也还有点距离。

    说了半天没有结局,超出狭隘的地域界限,姑且大而化之,就算地球人吧。

    我小的时候,肉食类吃的最多大概是牛肉和羊肉,距离呼伦贝尔草原不远,大概是盛产牛羊肉的关系,猪肉吃的还真不太多。牛肉并没有特别的,绝大多数人都可欣然接受。而羊肉就不太一样,貌似很多人都嫌羊肉有“膻味”,因此并不太喜欢吃羊肉。多年前,我听到人家说羊肉有“膻味”时,还很认真的瞪着两只大眼睛询问,“膻味”是什么味?早期还真不太知道,后来到了上海很多年,已经改吃猪肉为主时,偶尔再吃到肥的羊肉,稍微能感觉出一点羊肉特有的味道,这才知道何谓“膻味”。不过,猪肉仔细品尝,也会有种“猪味”,奇怪的是人们好像都吃不出来“猪味”,觉得猪肉是最容易接受的。

    和比较纯正的上海朋友在一起吃饭,秋天正好流行吃大闸蟹,此时的大闸蟹膏满黄肥,只见朋友把剥开的蟹肉一定要沾上醋方才吃下,一边吃居然口中还念念有词,而且恰好被我听见,他说的是“这么凉的东西,一定要和醋一起吃。”我也喜欢吃大闸蟹,但是最开始吃的时候就没有人指导,只是觉得蟹肉很鲜,并不知道到底大闸蟹肉是凉还是热,至于说蘸醋吃,那就更加闻所未闻了。可能蘸醋吃还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我就一直都没养成这个习惯,也没感觉到蟹肉凉在哪里。朋友估计从小所受到家人熏陶,认知中蟹肉就是凉性,因此一定要和醋一同食用吧。

    自己一个人饿了的时候,不想做饭,就会图省事去老盛昌吃,而每次去吃基本上都点盖浇饭,吃过几次之后觉得盖浇饭的味道总归有点奇怪,渐渐就不去老盛昌吃,换到隔壁一家西北兰州牛肉拉面吃盖浇饭。吃过几次觉得味道不错,是自己比较喜爱的类型。后来仔细想想,老盛昌是苏州汤包馆,菜里必放糖,饮食偏甜,导致下意识就感觉不好吃;而西北兰州牛肉拉面店中的盖浇饭,就只有咸味,没有甜味,吃起来相当自然。

    从小形成的习惯还真的是根深蒂固,一个人出生在哪里,就决定之后的生活习惯,而这是随机产生,完全听凭造物主的安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