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晚晴最大的贡献在于帮助同治实现了“同治中兴”,避免了被太平天国推翻的命运,使大清的生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他的另一个贡献,在于他流下来的日记和著作。通过日记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下是他的日记一则:(【】内文字为本文作者添加)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写下了自己“荒废”的日子】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曰日无可记录。【经常“反省”,这是儒家的要求】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馀偶谈》;酉刻至亥刻读集,亦载《茶馀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经常写笔记和日记,这是值得学习的好习惯】
【下文写改“号”的缘由】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年已三十,资禀顽钝,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熟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比喻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庶几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谈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储蓄,可以借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谨记于此。六月初七夜记。【这一篇,几乎是他三十年的总结】
从这一则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接近“圣人”的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有过很多的彷徨,成长也是逐步的成长的。
类似的情形,在《季羡林日记》《胡适日记》等名人日记中,都可以窥见一斑。
结论:
1)读书与写作要结合起来。有所思则要记述。
2)要经常“反省”,也就是现在的“总结”。
3)事业的成功需要漫长的积累和储备,厚积才能薄发。
写于2018-10-03
补于: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