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宝宝两岁了,T2属性逐渐显现。凡事一有什么不痛快、不顺心、不满意,全自动眼泪自来水立刻“哗哗”往外流。上一秒还冲着你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下一秒就因为不准他扔东西躺地上“挺尸”。
其实,每一次艰难时刻的到来都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点。当然也带来了我们的成长。
因为其他家庭成员有事情要处理,春节假期有两天是我跟成允单独相处的,这一天之中,“天使”和“小恶魔”的属性自动切换,搞得我这个老母亲的血压一直在平静—平静—突然极速上升—持续抖动—深呼吸恢复中度过。
1
早上成允到厨房里,拉着每个饭橱的滑动门。
碗橱那个滑动门试了几下没拉动,我说“这个门得关上啊,不然碗上就有灰尘了”
不说还行,一说,成允同志立马哭腔就上来了“就不拉,就不拉”“好好好,不拉就不拉吧”
估计是气还没撒完,他从里边抄出一个盘子就要扔地上,得亏我眼疾手快,预见力强,才保住了这个盘子。
2
上午,他把《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那本书扯掉了一部分,我跟他一块儿粘起来了,还说了半天书不能撕啊,撕了就没法看了。
转眼我去盛饭,他就撕了更大的一块我这血压……
我强忍住这上窜的火气,“成允,妈妈非常生气,因为我已经跟你说过了,可是你又把书撕了”
后来平静下来我想了想有两种可能(基本排除他故意撕书玩的可能,因为其它基本绘本从未遭遇此待遇),一是被撕的那页太长,是故意设计的,但也确实不好翻书,容易不小心撕开。二是他刚刚跟我粘书可能觉得体验不错还想再来一次……
有时候我会发现孩子有个特点,就是当下不服软,特嘴硬,偏反着来。可不一会儿,他自己就照着你说的做了。所以,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给人家个台阶,不要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
3
今天下午成允兴高采烈地拿起笤帚要“打扫卫生”,我们对于这种只会帮倒忙的积极态度向来只有鼓励。
可谁知这家伙没扫几下就开始要在瑜伽垫上扫。
我连忙说“瑜伽垫不能用这个笤帚扫,要用那个红色的小笤帚,你拿的这个是专门扫地的”。听到这,这位小同志边嘴里嘟囔着“这个能扫瑜伽垫”边意欲动手,为啥没有直接立刻马上扫呢,我猜他在等待我的让步。可是这种原则问题上一旦退步后果可想而知,蹬鼻子上脸指日可待了。于是在我多番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我把瑜伽垫直接卷走了。这时候成允同志拿出了看家本领,他开始趴在地上大哭。一看就是策略,本妈顺手抄起一本书就坐沙发上了,一会儿听见地上的宝宝嘟囔着“抱抱妈妈”,看在他如此卖力演出的份上,我说“好,妈妈过来抱抱宝宝”,抱起来没一会儿情绪就平静了下来,我趁机温柔地说“刚才宝宝拿起笤帚要帮妈妈打扫卫生,很棒。可是妈妈之前说过很多次了,爬行垫、瑜伽垫和沙发只能用红色的小笤帚扫,不能用扫地的笤帚扫,是不是啊”,这次成允充分顺利地爬下了我给他的台阶,指着爬行垫说“嗯,这个要用那个红色的小笤帚扫”眼里还擎着未干的泪水,鼻涕还在去嘴巴的路上……就这样一件权力之争就这样结束了
4
当然,孩子不可能让你消停那么长时间的。没看着的,他就把一个干净的纸尿裤扔垃圾桶了。然后乖乖跑到我身边,趴在我身上,说“不要了”。你跟他说“这个纸尿裤还没用,不能扔”“他被扔在垃圾桶里多伤心啊”“你知道一个纸尿裤多少钱,赚钱不容易吗”“来,妈妈跟你一起把纸尿裤救出来”均得到了宝宝的一致赞同和坚决不执行。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去把纸尿裤捡了出来,并告诉他“以后不允许成允再玩纸尿裤了”
5
养育孩子的过程需要注意很多东西,很多方法我也是边学边用。今天中午临近午饭成允进厨房,看到了骨头饼干,我给了他几个,并告诉他“吃完这几个我们就准备吃饭”。等他吃完了,又带着耍赖的哭腔巴巴过来“还要骨头饼干”。我想起了看过的书里讲的,我蹲下来,注视着成允的眼睛,“妈妈知道成允还想吃骨头饼干,可是我们准备吃饭了,妈妈接着给你做面条,骨头饼干等我们下午饿了再吃好不好”,这次比较顺利,成允立刻接受了“接着吃饭了”然后转身出了厨房。
在《全脑教养法》中提到,人分上下脑。下层大脑负责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比如打斗和躲避)和强烈的情感(比如愤怒和恐惧);而上层大脑则完全不同,这里会发生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比如思考、想象和规划。小同志们常常容易动怒,应激激素充斥着他的身体,他的上层大脑的所有部分几乎都无法正常运作。此时只有耐心和安慰才能将他的情绪平复,拉回到理智的边缘,引导他离开混乱的河岸。
作为父母,应对小家伙们的怪招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应对方法一定是最合适的。但有一点我始终秉持,那就是“温和而坚定”。起码我要控制住自己永远不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是一切的基础。后续,我们再一起努力吧!
育儿真是个心理+脑力活儿
好了好了,命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