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
一首《泊秦淮》,让我对南京向往已久,遂有了这次南京游。想象中的南京是一座老城。秦淮河边是像西塘乌镇那样错落别致的小楼酒家。乌篷船中间穿行而过,水拍两岸哗哗响,两岸树木斜影舒横,总之是惬意古意的。
本以为暑期人群可以错峰出行,可以中国的人口,再怎么错峰,也还是挤成了一堆,想过人会很多,没想过会这么多。
疫情三年,大家都憋着劲,想出去发泄发泄。不为消费拉动经济,纯粹去别人待腻的城市走一走也好。
打开车票软件,说走就走的梦想马上破裂。最近两三天的票很多班次都只能候票。幸亏行程定在一个星期后,余票充足。
车票尚且如此,那酒店景区门票不也同理。一股危机感油然而生。
于是马上开始查找南京游玩的攻略。住哪,去哪玩,哪些景点要门票,什么时候开始售票,几点开抢。
未至南京,但南京的大街小巷各个景点都已在网上逛了个遍。
车票好买,选定日期,选好时间比较短的班次,购买二连坐DF。
酒店却让我纠结了好久。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最好离周边景点要近,在地铁站附近,周边商业密集但不能太嘈杂。其次比较这一区域酒店的价格,同时要参考用户对卫生服务的评价,这样才能选出性价比较高的酒店。
而我比较龟毛,酒店内部的装潢,洗浴间是否便利都在考虑范围内。价位选择了比较中等层次的。太高不划算,没有性价比。价位太低,生怕有各种陷阱。
最后选的是夫子庙附近的古南都建康酒店。旅程结束后可以给酒店好评。唯一不满意的地方,中央空调不给力。26度以下才出风。温度调高点,空调就罢工,完全没风了。一直保持在26度一下睡觉又太冷了。期间联系了前台,好了一阵后又恢复了原样。不想再折腾,于是在低温空调里睡了。
当天抵达酒店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此时的情绪高昂,坐车的那点疲累就不算什么了。行李放下,就马上出门去秦淮河夫子庙。
距离天黑还有好一会儿,我们只打算在夫子庙街穿行而过,稍微打量打量,先去老门东逛吃,回过头来,等天黑了再来观赏秦淮河的夜景。
初到夫子庙,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是一条非常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街。有卖折扇的,雨花石的,古装的,特产的,还有各种吃的喝的。南京的各类特产甚至可以在店铺里打包,直接寄回家。
天还没暗,街上已有五六成游人。大部分人都挤在秦淮河岸。著名的夜游秦淮还没开始,船只整齐地停泊在码头。河面并不宽,河的对面沿街却没有什么店铺和人流。据后来的出租车司机说,一条秦淮河,河的一岸是烟花柳巷,对岸是文人墨客,有点讽刺的意味。
沿着秦淮河一直往前走,渐渐走出了拥挤的人流。但是还是有三五成群的旅游团在街上来往,头戴统一帽子,身着统一的短袖,仔细一看,都是青少年,想必是来此研学的。
在路边随便找了一家鸡蛋汉堡,刚出锅非常烫,拎着走了一段路。
过了几个街口,远远就看见了老门东的牌坊,门前的街道两旁照例开满了食谱。一心想去探访古巷的我们,毫不犹豫的往里走。
入眼是规整的青石板路,两边多是二层的瓦房,但沿街都是连锁快餐店和礼品店,有点失望。
于是我们就钻到了两旁的小道里,漫无目的的走。
这里的大部分房子都已被改造成了店铺,在小巷了保留了几分江南烟雨人家的特色。拥挤的小路,临街的窗户,肆无忌惮攀墙生长的凌霄花蔓延到了屋顶上。清灰的墙体中,冒出一片绿来,有的甚至翘到了天上。有的狭窄的路旁,站立着巨大的梧桐树,灰绿白的枝干贴着墙壁伸长,在房顶上张开郁郁葱葱的树冠来。比巴掌还大的叶子随风舞动。
在走了几条街巷后,腿脚开始发出抗议,脚底板开始发疼,只能先找个路边的花坛坐下,顺便把鸡蛋汉堡还有烧饼这些解决了。
掰开鸡蛋汉堡,里面满满的肉馅。一口咬下,外面的鸡蛋壳脆脆的,带着孜然香料的味道。里面的肉馅鲜嫩多汁,满口留香,让人回味。
等我们解决完了,时间越来越晚,更多的人潮向这里挤来。我们决定先回去,实在是逛不动了。
第二天上午安排的是钟山陵。景区分布在一片山坡山。听网上说那里有中山陵,名孝陵,美龄宫和灵谷寺,地方非常广大,建议穿舒适的鞋子去。没想到,那儿真的那么大。
听取了别人的建议,我们购买了各个景点的套票100元,先坐观光车到地势最高的中山陵。
一到山的入口处,网络盛传的那条梧桐大道就已经吸引了我所有的目光。事实上它比视频里拍到的更让我震撼。
坐观光车时,特意选择了旁边的位置。车子驶进梧桐大道,游客们都不禁发出啧啧称赞,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目之所见是拔地而起粗壮整齐的浅绿色枝干,沿着黑色柏油路的两边向上延伸。头顶上是郁郁葱葱的绿叶,遮天蔽日,把这一条道都变成了森林。那绿照在脸上,人的脸都好像变绿了,更不用说光线,就连空气都好像是绿的了。每一棵树的枝干都被修剪得只剩两条主干。两条主干向上延伸,在空中分出无数的枝杈。不得不感慨这的园艺工人手艺精妙。它们站在那就像向下俯视的巨人,位列两旁,那么有秩序,那么有精神。
行人走在它们脚底下是那么的渺小。
在南京,不光在中山陵这一处有整齐高大的梧桐树,几乎每条街道旁都种了梧桐树。我们住的酒店马路上也有,也十分高大。
当我们到达六层的房间,拉开窗帘一看,窗外一片绿意,全是比巴掌还大的梧桐叶。它们顺着枝干向外延伸,不留一点空隙,向更高的楼层上长去。微风拂过,所有的叶子都颤动起来,就像微微涌动的海洋,映得玻璃窗,房间都变绿了。
南京的梧桐树,此行最难忘!
镜头里是拍不尽的南京梧桐,随着车子的前进一直后退,习习的晨风吹来,让人不禁感慨“好凉快!好舒服!”。
坐了一段路,拐了几道弯,就到达了孙中山的陵园。也是此行的第一站。跟随着队伍刷票进门后,人头攒动,简直找不到该往哪里走。
步上几级台阶,豁然开朗。一条笔直的中央大道直通前方。正前方有几座古典建筑,呈一字从上往下排列。几座建筑物之间都是用密密层层的台阶相连,地势很高,所以大理石台阶也很多。要是雨天云遮雾绕的,抬头一看,你准以为到了南天门。
还没开始走,前方已经有很多人在爬台阶了。看着这么多人,我们也不禁兴奋起来,跟着人流往前走。向两旁看去,种着两排高大深绿的松柏,南京的绿化真好。
一路上有情侣轻装简行,有家庭携老扶幼慢慢往前走,也有三五好友勾肩搭背,此时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登上中山陵。
到达第一栋建筑下,已经有游客在和大红门合照了。再往里走,来到一处高大的纪念碑下,近乎有七八米高,见里面挤满了人,我们绕过此处,向纪念碑的后方走去。
抬头一望,真是通向南天门的阶梯呀!那梯数数也数不过来,铺在山坡山。先头部队的人已经爬上去了,一眼望过去都是游客的背,正埋头向上爬。
和小伙伴们相视一眼,“来都来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抬腿埋头向上爬,顾不得往后看,渐渐地腿开始变酸,心里有点后悔起来干嘛放假来此遭这罪。
剩最后一级平台时,伙伴忙招呼我往后看,我转身往后一看,之前只能看见密密麻麻的人群和背影。这回看到到远处的是一片绿意,像绿色的海洋。树林间偶见几处建筑物的尖顶,完全不影响视野,整个中山都近乎在眼底。
鼓足最后一口气,登上最后的台阶,上面的视野反而没有刚才那地方好,太多人站在台阶前,伸开双手,拥抱天地拍照了。
回过头,看到有人去排队,原来是去瞻仰孙中山雕像的。来都来了,我们也得去看一看。
为了避免拥堵,排队的地方刻意拉得很长,绕旁边小园子一圈。慢慢走着,就随人群到了大堂里面。
正中间就是孙中山雕像,身着中山装,端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看的正是曾经满目疮痍而今万家灯火的美丽南京,复兴中的中国。真是时移世易,同一片大地不同的心静。我想他们曾经也这么遥望山河,那些期许如今都已实现,他们要是活到今天,该有多高兴。
绕雕像一周,出了大门,最后看一眼中山陵的南京,我们便下山了。
在中山陵脚下,有一处音乐台,那有随音乐起舞的鸽子。雪白的白鸽张开双翅整齐地从音乐台上飞下来,低低地飞过人们都眼前,绕场一圈或好几圈,又重新回到音乐台,再配上那首属于南京的音乐《好久不见》,瞬时将人们带回到民国那个年代,那个有着悲凉底色,充满家国情怀的年代。我早已慕名已久。
只可惜去的时机不对。已经快到中午了,鸽子们已经吃饱了,停歇在音乐台上,任由游人怎么用鸽食引诱,也不再展翅飞翔了。
无奈我们只好坐下来等,顺便歇歇脚。将近半个小时过去,鸽子也没有动静,我们只好先走了。事事总不会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完美。
不完美的还有明孝陵。
从中山陵下来,坐观光车到先到美龄宫。真正走在梧桐大道上,看到苍天的梧桐遮蔽天空,绿意盎然,好像整个人都与这绿意融为一体了,让人想尽情地去拥抱自然。
美龄宫出名之处在于,当你俯瞰美龄宫时,会发现美龄宫周边的梧桐树是一条项链的形状,中间是一个水滴形的吊坠,把美龄宫包在其中。
当然这种景致游客是见不到的,只能从游览图上窥见一斑。
美龄宫有朱红的墙,明黄的琉璃瓦,类似北京故宫的建筑,与碧绿的梧桐树叶相映成趣,显得非常华贵。
美龄宫里面是一些民国时生活痕迹的展览,还有宋美龄女士的画作。看到这些,再想到钟山上的中山陵,不禁让人遥想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逛完美龄宫,我们已经不得不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了。可是,一想到著名的明孝陵,神像路还没走,就很不甘心。咬咬牙走出美龄宫,去往对面的入口。
虽然脚步很沉重,当我们踏上神像路,看着栩栩如生的麒麟、狮子、骆驼、大象,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神像,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每一种神像都有两尊,位列道路的两侧,相对而立。有的是趴伏着的,有的是站立着的。有的跟人一样高,有的有两米多高。在绿树的掩映下,诉说着沧桑故事。
其身上有一些裂痕和斑驳的地方有修补的痕迹,不知道在岁月流逝中他们见证了世间多少变幻,才走到今天我们的面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大象。象身将近两米,宽一米多。倒三角的脑袋,一双温和的大眼,长长的鼻子,蒲扇似的耳朵紧贴两侧,四肢像柱子,小尾巴夹在两股之间,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活灵活现,技艺高超极了!引得游人纷纷合影。
只可惜走到这,一行人实在力不从心了,腿脚酸痛,急需要休息。走完神像路后就往回走,向梧桐大道进发了。
最后一点力气留给了梧桐大道。中间车道车来车往,两边道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真是一次性把梧桐树看了个够。
走出梧桐大道,便回酒店了。
当天下午没有安排行程,休息了一下,待日落后,我们又去了夫子庙观夜景。只可惜大家都默契地想要观夜景,街道挤满了人,摩肩接踵,人流只能缓慢移动,什么也观赏不到。交警很有经验地指挥人流,幸而没有发生踩踏事故。
走走逛逛,发现每个街口都很拥堵,只能匆匆回酒店,洗刷后沉沉睡去。
第三天照旧早起,窗外的梧桐叶绿油油的,街上的行人还很少,整座城市还没完全苏醒。
这天要去的是牛首山和博物院。
在地图上看,牛首山还挺近的。但实际乘车是有一段距离的。司机很热情,一路上和我们交流南京有名的小吃,一些容易错过的景点和牛首山的来历。
在愉快的交流声中,我看见了远处山头的“大菠萝”,司机是这么叫的,虽然外形确实很像。它的名字叫佛顶宫,由两个半圆形的建筑组成,两者之间有一部分衔接。其中一个半圆是建筑主题,里面供奉着佛像。另一个半圆就是一个巨型的镂空钢架。钢架的衔接方式有点像菠萝,而且颜色更是金黄色的,难怪人们这么叫。
进景区后,由于排队等坐观光车的人太多了,我们只好步行上山。看着远,但地图显示只有一点多公里。在遥遥无期地排队等待和行动起来,我们选择了后者,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迈着欢快的脚步,随着众人一起走马路上山。
虽然是马路,但一路是上坡,还是挺累人的,可以预想到今天的脚又要受罪了。
走过平坦的山中公路,接下来要走近道的小路,直到半山腰,有扶梯可以直通山顶,游客纷纷较好。
登上扶梯,佛顶塔的全貌渐渐显露在我们眼中。
此塔非常高,目测不出来有多少米,近距离看,头得完全向后仰,是我见过最高的塔。样子非常雄伟,整体建筑较宽阔,有很多层,每层的斗拱檐角想天上翘起,明黄的琉璃瓦,朱红的房梁,在日光下分外夺目。可以想象登上塔后,迎风而立,眺望远方的自在。
稍往左边走,才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目的——佛顶宫。此时佛顶宫的全貌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菠萝的外表,宫殿前的广场上有一片浅浅的水池。找到合适的角度,就能看到金灿灿的佛顶宫整个倒映在水中的样子,地上的和水里的浑然一体。
佛顶宫的一层外围是西式建筑的走廊。欧式风格的雕塑石柱,形成一道道拱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向上看是一些色彩鲜艳的壁画。步行其中,好像置身与欧洲的某个宫殿里。
顺着指示牌往门内走。刚一进门,就是巨大的穹顶,整个顶部由钢铁相互连接,呈规律的三角形状,中间没有任何的支撑物,就像天地苍穹。
四周围的墙上有一些排列整齐的的佛龛,每个佛龛里是一尊尊法相庄严的佛像,背后有灯光亮起,宛如诸天神佛,让人不由得安静下来。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场地中间巨大的卧佛。横卧在整个场地的中央,身长十几米,一手支着头,一手自然摆放在身侧,全身是玉色的,目视前方,神态安详。加上会场里的佛家音乐,缥缈的烟雾,给人带去心灵的涤荡,宛若在西方梵境。
周围还有一些佛国世界的壁画和雕塑。画技和雕刻技术十分精湛。没看出来画的是哪一方境界,哪一则故事,只是匆匆略过去了。
出了大门,接着沿指示牌走,去往地下的千佛殿。
在下去前,要先领取一次性鞋套。一路乘坐电梯,一直下到五层的地下,进门后一抬头就被惊艳到了。
那是一个怎样瑰丽的佛国世界。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也不为过。场地中央是主神像,置身于精雕细刻的佛塔中,整座塔有四面,上面的雕刻装饰多得说也说不完,主要是语言匮乏,难以言述。总之,一进到这里,人们就会忍不住地抬头望向她。虔诚的信徒已在佛前双手合十,诚心跪拜。
抬头向上忘,整个场馆呈半圆形。二楼开了几扇观景台,四周是打坐的佛像,闭目低垂。穹顶上有四处飞天的雕塑。每一处大概有四尊雕塑,她们或双手朝前,抬腿向上,或单臂向上举,抬头向上忘,手臂间挽着飘带随风而动,似要登天而去。
佛顶宫的游览顺序是自下而上。游览了佛殿后,我们跟随人群往上走,逐次来到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再到地面。后面几层虽说也有诸多佛像,可都没有第五层那般来给人震撼。
出得佛顶宫,对面就是高高耸立的佛顶塔。穿过两者间的广场,登山台阶,走进大门,人潮拥挤。
而人最多的地方就是登塔的出入口。我们只能跟随着人流走。
进去了才发现,塔内的楼梯非常狭窄,两个人遇上了要稍微侧身才能走过去。来往的游客很多,幸而大家都自发地靠右行走,没有人往中间挤,要不然就水泄不通了。
就这样有序缓慢地“Z”字形向上走。渐渐发现这的空气流通很慢,非常热,逼得人呼吸困难。又因人多,走走停停,待久了,甚至感觉会窒息。
原本我们有爬到塔顶的打算,但楼道里缺氧的情况很严重,我们只能放弃计划,改为在中层出塔。
出得塔外,呼吸不由得畅快起来,清新的空气直达肺腑。连人都眼睛也畅快起来了。极目远眺,四周的风景尽收眼底。
高空的风吹来,拂过脸庞,吹动衣摆,在炎炎夏日再舒服不过了。
从牛首山回来,我们解决了午饭,又急匆匆地去了南京博物院。到博物院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距离闭馆只剩两个多小时。
博物院内的场馆很大,有民国馆、历史馆、艺术馆等不同场馆,各有各的主题特色。
只可惜最想去的明国馆在维修升级中,并不开放。遂先去了历史馆和特展馆。
特展馆主要以文物类型为主题,有钟表主题,有器皿主题,佛家雕塑等。
印象最深的是钟表馆。大大小小的钟表,形态各异。小的有碗那么大,大的有一个行李箱那么大。它们除了报时的功能外,还极具有观赏性。花鸟鱼虫宝塔皆可做造型,黄金宝石珐琅皆可作装饰,琳琅满目,奢华至极。足可见古代的人们极高的审美追求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历史馆以历史为时间线,排列了南京自古到今所出土的文物。最有看头的是远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
前者可以看见远古生物的遗骸,巨大的猛犸象和恐龙。后者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年代,出土的陶器、瓷器、漆器等的制作工艺都比较成熟,非常有时代印记。透过历史文物,不由得想象当时的手工艺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怎样细细捏造了这些精美生动的作品,令后人惊叹不已!
最后剩下的时间去了离大门最近的艺术馆。以画家为主题,陈列其画作,大多是见过叫不上名字的,但却被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飞禽的羽毛,树干的纹路,清冷的月光……神乎其技。
最后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院。
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们照旧起了大早去鸡鸣寺和玄武湖。大抵来的时机不对,见不到名动天下的南京樱花。去到鸡鸣寺,也只是到寺中登了几阶台阶,地方不甚大,人却很多,香火繁盛,但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很快从后门出去,前往玄武湖。
日头渐渐上爬,天气热了起来。到了玄武湖边,想着倘若只是沿湖步行,也没什么意趣。遂在河边码头租了条小黄鸭床。
能自己泛舟湖上一直是小时候的梦想。大部分人的童年都听过一首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当我看到歌曲MV中的少年儿童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柳树下边划桨边唱着欢快的歌曲,就想要是我也能泛舟湖上上就好了。
现在不用我们划桨了,都是电动的,只要手握方向盘,掌握方向就行。
行驶在湖面上,哗哗的水声在耳边传响,水面波光粼粼,偶有一阵风吹来,吹散了夏日的闷热。但实际上还是很热。
船突突突的向前行驶,湖面上散落着好几只小黄鸭。有的在湖中心打转,有的停泊在靠岸边的树荫下,有的在荷花池旁徘徊。小船的速度不快,我们慢悠悠地近距离地看了碧绿的荷叶,娇嫩的荷花,可惜这儿的荷花没有成片,都是一小片一小片散落着,近距离看就想一堵墙,史实际上没有从上往下看好看。算啦,就当体验一番。
绕湖一周后,受不住热,就匆匆向岸边驶去。
还了船,走一段路到另一道门出去,我们就会酒店收拾行李。旅程至此,归家的念头已漫上心头,迫不及待踏上回家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