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12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祖就要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要像神祇真在面前。孔子说:“如果我不参加祭祀(而使人代祭),就和没祭祀一样。”
【注释】
“祭如在”的“祭”,指祭祀祖先。
“与”,参与。音“玉”。“不与祭”,指使人代祭。
【评析】
古时祭祀尤重诚敬,有如鬼神真在其前。若不亲临祭祀而使人代祭,则无以示其诚,故云“吾不与祭,如不祭”。
有人指孔子不信鬼神,但其说难以服人。祭礼本对鬼神而设,故必先认有鬼神,始有祭礼。若孔子不信鬼神而祭之,岂非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乃不诚不信,孔子岂不诚不信之人哉?
孔子不主张讨论鬼神,并非因为不信鬼神,而是因为世人多有取巧之心,以为靠谄媚鬼神便可获非分之得。但实际上,鬼神与人一样也要遵循天理,都要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律。思想是因,行为是果;行为是因,命运是果。思仁、行仁才是得仁的根本。世界心理学巨匠、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一百多年前曾有这样一段名言:“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因此,世人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须知“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未种是因,鬼神亦不能妄加分毫是果。
古之祭固重诚敬,今之祭亦当如此。比如,每逢那场大地震的纪念日,媒体便会有很多纪念文章,当地也有纪念活动,这就是“祭”。那么,如何祭奠才能体现对逝者的“诚敬”?是把丧事办成喜事的一场场盛大晚会?让亡灵发出“纵做鬼,也幸福”的“感恩”词句?还是依法追究每一个豆腐渣工程的责任者?根除产生豆腐渣工程的机制?以及透明合法地使用赈灾捐款?
孔子曰:“礼以行义”。不义之礼,是为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