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的绘画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思维角度转换不一定完全依赖于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更需要在课外生活中培养。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在其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都会有脾气,对于经常画画的孩子而言,笔和纸会成为他们最好的发泄工具。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表达则更加灵动,因为这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个过程。
(二)
绘画,就只是绘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绘画。孩子在两三岁时出现的涂鸦活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视觉动作记录。此时的他们,很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画画,而是生长发育到了这个阶段,笔成为他的新玩具。到处有拿着这个新玩具挥舞的痕迹,对于孩子来讲这个是属于好玩而非真正的兴趣。
当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并不等于对孩子学习绘画完全放任自由,而是希望家长能真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绘画。
(三)
绘画的观察方法是绘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远远大于绘画技能。给孩子更多的观察自由,孩子的观察力会更加强大。在孩子绘画初期,家长要做的不是提示孩子把画画得如何细致,而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视角,慢慢体会,把握住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这才是学习绘画必须培养的正确方法。
不要纠结孩子学习绘画的年龄,可以随时把画笔交给孩子,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绘画的方式有所不同,切忌拔苗助长。
(四)
瓶颈期是每个绘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当一个爱画画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说不想学了,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进入瓶颈期,这说明孩子又要进步了,而且将是一次飞跃。家长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和坚持,陪孩子走出这个困境。
最好的陪伴是与孩子一起成长,永远不要在你不擅长的领域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去命令孩子,你可以尝试与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如果家长非科班出身,就尽量不要对孩子的画作进行指点,因为你一时错误的指引可能会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
(五)
让孩子涂色是培养孩子耐心和细心的训练,但在绘画过程中,家长切忌要求孩子“涂匀”。对于一幅相对较好的画作而言,涂色均匀固然是笔者运笔能力的一种体现,但对一幅灵动的画面而言这却不是绝对要求。
绘画与其他艺术一样,需要经过刻苦训练才能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基本功很重要。美术里的审美能力与观察方法是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培养的。
(六)
在孩子的世界里,构图没有那么深奥,只要不断学习和练习,加上适当恰时的引导,孩子就能创造一个超乎大人想象的“奇迹”。在孩子的画作里,细节可以不出现,但在与孩子的对话里,一定要引导孩子把细节落实到“细到不能再细”,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画出来。
(七)
让孩子自由去画,去表达,这个过程本身对孩子而言就是享受的、愉悦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了自己,表现了自己,而这正是捕捉画面中“灵动”的原动力。家长需要对孩子多一点理解,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眼睛里的世界,看待他们的话,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展现他们眼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