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新传》:穿越千年的时空,与东坡共赴精神之约

李一冰先生用八年时间写就的巨著《苏东坡新传》,主要讲述北宋大文豪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

这部著作主要以东坡先生的诗词、史实考据的传记,不仅还原了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文人形象,更是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观生活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部作著作较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更加详尽,更偏学术性。因为作者本人也有过一段含冤入狱的经历,和苏东坡的经历有些相似。

正如李一冰先生的儿子李雍说的那样“父亲的《苏传》是一本忧患之书,一声冤狱使他的生命进入苏东坡的内心世界。”

当时作者在狱中觉得冤屈时,然后让家人将苏东坡的著作带给他研读。读后开始写《苏传》,作者看到千年前一个比他苦难千万倍的历史人物,然后给自己打气,这点冤屈算什么。

1079年的乌台诗案,让苏东坡狱中度过了一百多天的苦难日子,然后将其贬到黄州。站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个冤案,这个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狱,更深层面的是政治迫害。

苏东坡之所以能卷入乌台诗案,并不是他写了几句诗,而是当时他触碰到了政权的领导者皇帝最为敏感的东西。

因为在当时苏东坡的诗传诵很广。我们都知道当时以神宗皇帝为带头的王安石变法,这一拨人是为新党;而以司马光、苏东坡为首反对变法,因而称为旧党。

宋神宗要推行新法,而苏东坡的诗词传诵可谓遍天下,这样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社会舆论,这种舆论与皇权相抗衡,皇帝肯定就不干了。枪打出头鸟,所以苏东坡就被羁押归案。

好,回到开头,苏轼(这时还没有叫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没有住房,他拖家带口地要吃饭,怎么办呢?只有在当地置办田产,刚好在黄州有一个叫东坡的地方是一块荒地,苏轼带着家人就在这里开荒种地,他也给自己取了一个东坡居士,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叫苏东坡的。

在这里开荒种地,苏东坡从一个士大夫变成了农夫。没有办法,人活着要糊口,得先解决生存问题,管它是什么身份。

在黄州共待了4年,一说是5年,在这个时间段里,虽然苏东坡是一个罪臣的身份,但他也不忘做公益。

听黄州当地人说,有人因经济困难,将刚生下来的孩子溺死或捂死,特别是女孩。苏东坡听后很是吃惊,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当地的富户捐一些钱出来,为的就是将这些差点点死去的孩子养活。苏东坡一生做过好多公益,后面到了惠州他还给人免费看病,在儋州建堂。

被贬之时,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但苏东坡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没消沉,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正如他在《定风波》写的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果没有他的豁达,可能他早就选择轻生了。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眼界、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也讲到了苏东坡的兄弟情、与家人的亲情、还有友情。众所周知,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关系非常好,有一种传说,苏辙是宠兄狂魔,一生都在捞哥哥。

兄弟两人因贬相隔遥远,中秋月圆夜苏东坡倍感思念自己的弟弟,于是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到现在每到中秋,网上也好,电视上也好,都会响起这句有关中秋想念家人的名句。

苏东坡和原配夫人王弗感情很好,苏坡入仕结交朋友,王夫人还要帮他把关,谁可以长久交往下去,谁只是一面之缘,给了苏东坡很多的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往往王夫人看得很准。所以王夫人去世十年了,苏东坡还梦到她,还写了一篇千古的悼亡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也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首。第一次读到这首词就哭了,所以记得也快。

受苏东坡被贬的影响,他的朋友们也多少受到了牵连,好朋友王定国也被贬岭南(身边带着一个小妾),后回来五定国回来与苏东坡相聚,苏东坡问他们在那里的情况,那个小妾说了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一生一贬再贬,最远到过“食无肉、病无药”的儋州(海南)。当苏东坡见到李公麟所绘他的画像时,苏东坡自己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正是他一生被贬主要之地。

苏东坡的前半生,也就是他还没有受乌台诗案的处罚时,多少还算顺遂;当乌台诗来临时,他的后半生就和这个帽子永远相联系。

最后回归时不幸染病后逝世,再没有等到他和弟弟苏辙对榻相谈的时间,这一年是公元1001年。

苏东坡一生被贬之地有多处,书里主要讲了上面讲到的几个地方。他到过的地方很多,所创作的诗词也很多,一生共有两千多首。他把贬谪当成“旅游”,把苦难写成诗篇,这是他乐观的处世态度和豁达的人生观。

李一冰在狱中研读苏东坡诗篇的经历,让这部传记具有双重哭泣的意味。这部作品既是苏东坡的精神传记,也是作者的心灵独白。

当两个被命运反复蹂躏的灵魂在诗行中相遇,我们作为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烟云,更是人类在面对苦难时永恒的精神突围。

读这部作品,苏东坡给予我们不仅是历史的启示,更是生存的智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让我们懂得,无论在多苦的困境中,都应保持乐观,在挫折中坚守理想。

余光中说过一句话:“若要找一个古人同行,苏轼是最佳人选”。这个穿着芒鞋,拄着竹杖的诗人,永远在历史长河里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合上这部七十万的著作,苏东坡的形象由远及近,仿佛空越千年的时空,沿着文字的足迹轻轻地走进心田。

这位永远在路上的诗人、大文豪,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真理----真正的精神自由,不在于逃避现实,而在于苦难中找到生命之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 书 价 值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的开标立范之作。看一代幽默大师书写一位千古奇才,品两...
    孜孜999阅读 6,360评论 0 1
  • 本 书 价 值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的开标立范之作。看一代幽默大师书写一位千古奇才,品两...
    陌上花开陌上阅读 681评论 0 1
  • 世人皆识苏东坡,世人也都爱苏东坡,古往今来,能有如此人格魅力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历朝历代,凡是做官的人,几乎人人都...
    潇湘读书阅读 4,411评论 0 1
  • 在古代的诸多名人中,苏东坡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有酒有故事又有趣味的人。他一生坎坷而悲壮,多次被贬,屡受打击。然而,在有...
    桐香万里阅读 9,981评论 0 3
  • --小品文PIXIU 提起苏东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一位伟大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文坛全才...
    pixiu小品文阅读 13,553评论 1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