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我看了本家庭教育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是双十一买的,放在那里迟迟没看。我关注了本书作者的微博,作者的这本书据说非常畅销。另外,作者微博中平时的话语和观点,总是站在孩子一边,替孩子考虑。直觉是个专业的教育者,所以关注了这本书很久,决定买来看看。
虽然我还没有成为一个妈妈,但是看看如何好好地养育孩子,再对比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心里默默地纠正那些错误,对自己,也算是一种疗愈吧。
虽然这样想,但是书回来之后,一直放在那里,我并没有那么急着去看。百无聊赖中,昨天我随意地翻了翻,却再也放不下了。书中的文字简洁、流畅,关键是书中对待孩子的态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怎么去爱孩子,同时,也可以知道,怎么样对自己的内在小孩,怎么样去爱自己。昨天一天的阅读时光,我感到自己被温暖包围,被人性的友爱和宽容包围。我知道了,自己一直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是不正确的,也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方式。
我特别喜欢看书中作者讲她和她女儿互动的小故事和小细节。妈妈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的反应、性格的养成,是非常清晰的。
这本书目前还没有看完,大约看了1/3。仅是这1/3,我对怎么对待孩子,还有什么是爱,已经有了非常深的感受。作者的一些观点,在现在“对孩子各种要求”的教育环境中,显得那么地清新独特,却又同时让你越来越明白,其实,好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去尊重,去爱。书中,有三个观育儿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在这里,我总结一下。
第一个是带孩子打针。很多孩子怕打针,很多大人也怕带孩子打针。孩子一进医院就开始抗拒、痛哭,家长头疼,却无法安慰到孩子。但是作者面对女儿恐惧打针的情况就处理的非常好。首先,她先给女儿解释打针这个事情,同时解释为什么要打针。其次,不欺骗孩子。当孩子问疼不疼时,把事实告诉孩子。“有点疼”,并给孩子一个预期,“像上次坐小板凳坐了个屁墩那样疼”。再次鼓励孩子勇敢,忍住不哭。如果哭也没关系。这样孩子就可以知道发生了什么,即将发生什么,可以理性地对待困难,克服困难。这个过程,我觉得作者做得很好。相比较欺骗孩子告诉孩子真相,会把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而现在很多家长在很多时候,对孩子是连哄带骗。比如一些场景下,家长要和幼小的孩子分离,可是怕孩子哭,就趁孩子不注意,悄悄离开。孩子对分离没有预期和理解,心中从此就会种下不安全的种子。相反,家长耐心地和孩子说明分离,分离的时间,预计多久回来,不得不分离的理由等,孩子虽然也会难过、痛苦,可是慢慢就会接受。而且父母在预期的时间内回来,孩子就会知道分离不是永久的,分开了还会再见,就不会再那么地惧怕分离。
第二,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犯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在慢慢的发展之中,生活中会犯很多的“错误”。这就需要家长们宽容、忍耐,允许孩子“犯错”。
但是,孩子的这些“错误”真的是个错误吗?在这里,“犯错”打了引号,因为,关于孩子的行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对和错。比如孩子刚开始学吃饭吃得桌子、地上,满脸都是。这是错吗?孩子今天喜欢钢琴,明天又不喜欢了,这是错吗?下雨天,孩子喜欢专门踩着踩着积水的小坑走路,这是错吗?这只是成人世俗意义上的错。
面对孩子,成人要放下心中的评判,心中没有正确和错误的标准,只有欢喜,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孩子做了一些“错误”(成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更多地是去理解、分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贴标签,指责和苛责孩子。
第三,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相比较处处看到孩子的缺点,能够积极地去看孩子的优点,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孩子是多么地纯洁、可爱;孩子学走路,蹒跚的样子,多么努力;虽然孩子考的不好,相比较你心中盛满的怒火,你是否可以看到孩子心中已有的愧疚和不安?这些都是本就存在于孩子心里的,只要家长好好引导,孩子是愿意向上发展,成长地更加优秀,愿意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
可是孩子明明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好,如何去看孩子的优点?这个仍然是家长视角的问题。比如孩子十道题,做错了三道。有的家长会一直批评孩子马虎,粗心大意,错了三道。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能够看到有七道题,孩子做对了。然后再帮孩子分析剩余三道题为什么会做错,慢慢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也希望自己可以全都作对。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你是批判的眼光还是欣赏的心态,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决定了孩子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尤其是前半部分,我感受到了很深的震撼。“原来父母还可以这样温和地对待孩子”。书中作者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温和对待孩子的态度,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孩子是没有伤害地、幸福地成长起来的。
而在我的成长体验里,满满的,是母亲对我的苛责和指责。甚至,我在下意识中,也在这样地对待自己。最近我在听写英语。发现自己某个地方错了,会用另外一种颜色的比特别标记出来,一边不断地告诉自己“这里错了”。我没有办法只是改正那个错误,我只会机械地提醒自己“这里错了”,好像要让自己永远记住,一辈子不能忘。这个错误的行为重要,还是正确的写法重要?我隐约觉得自己这个做法很奇怪。慢慢地,我理解了是自己心中很习惯被贴“错误”、“不好”的标签。看了这本书,看到孩子的错误可以这样地被家长云淡风轻地带过,我心中也充满了说不出的轻松。我不用一直记着自己的错误了。其实有些好笑,内心深处好像怕不记住,自己以后的行为就会失控,自己就会做出大的错事。之前心里会隐隐有这样的担心。
同时,当我意识到可以放过自己,以前那种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正确时,我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之前,我看一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去看对方身上让我不舒服的地方,认为那是他身上的缺点。现在把心中那些苛责的声音赶走后,再想起周围的人,其实那些缺点并不是所谓的缺点,只是个人特点。对方只是那个样子而已。
看完这本书,我心中充满感慨。对儿童的教育,千说万说,最重要的其实是两个字,“尊重”。尊重他们是个人,尊重他们是个单独的个体,尊重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声音等等。而在这方面,我们的成长做的远远不够。人们总是以为孩子小可以随意对待。从小随意对待孩子的家长,年老了,就会被孩子随意对待。需要知道,到那个时候,这种家长的无助和指责,并不像他看起来那样地无辜。
另外,看了这本书,你会更深地理解一句心理学的话语。所有儿童呈现的问题,只是成人潜意识问题的表达。在和成人的互动过程中,你尚可以感受到,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和对方互动时,收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儿童是一种白纸,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他便成长为什么样子。这完全是可以由家长决定的。
但是,有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那么,这就要求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更加地谦卑一些,虔诚一些,不要把自己自以为是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那么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做呢?答案是自我成长。家长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努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时候,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他便能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不越界,孩子也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孩子是我们生活中的上师”。孩子的心是细腻的,敏感的,孩子的心对这个世界是全然敞开的。对于现在很多身心已经麻木的家长,跟随孩子的节奏,可以找回自己曾经的内在需求。好好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对于书中的“教育”一词,我不太赞同。其实,孩子是没有什么需要家长教的,家长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就可以了。孩子像一颗完整的种子,他的天赋、灵性和成长方向,已经包含在种子里了。家长只要给孩子准备好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孩子慢慢就可以长成一个完备、健康的人,他可以更好地长成他灵魂需要他成为的人。而家长给予的尊重和自由,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