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平
常有人问我:“古诗词看上去好难,我是零基础能学会么?从哪学起?能不能教一下我?”
其实,我也是在学习的路上,不足以教人。但是我觉得,对于零基础的朋友来说,不妨从打油学起。
那么,什么是打油诗呢?通常,我们把用词随便, 用语俚俗,拙朴,别致,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的很口语话的诗歌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要求不高,写起来也相对容易些,易于被接受,也便于大家记忆。所以,大家觉得格律诗难学,平仄难懂,押韵难成的话,可以从打油诗开始练习。
虽然说打油诗用词随便,但也不能太过轻视,它其实也是从旧体诗中分化而来的一种诗歌,只是富于了更多的趣味性而已。
说起打油诗的根源,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随后便逐步发展,一直延续至今,说几个有趣的例子:
唐代一个叫张打油的人,有一首叫《咏雪》的诗,一只流传至今。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短短四句,诙谐有趣,生动形象。从此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名传千古,后来者便把这一类随意、俚俗、不讲究的诗称为打油诗了,而张打油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打油诗的鼻祖。
这首打油诗,其实也是有押韵的,而且是124句押韵(统、窿、肿)。有押韵的诗,读起朗朗上口,更容易流传。
这首诗通篇写雪,但不见一个“雪”字,然而雪的形神却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
在这里,“肿”这个字就是诗眼。
“诗眼”就是使整句诗都活起来的那个字。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就是诗眼。
相传宋代大才子苏东坡长的是一张驴脸,而苏小妹的前额特宽,所以兄妹二人就经常互掐,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
苏轼看见小妹从房里出来就吟道:
前脚未出闺房内,
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当然不甘示弱,便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
今年始流到嘴边。
说起打油,还有一些历史名人都写过很出名的打油诗。 比如明代的唐伯虎,因为生性孤傲,又加上宁王造反的事件影响到他,差点被抓起来杀头,从此心灰意冷,无心仕途,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
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四句话行云流水,寓意深刻。
隋唐演义里面有一段贾家楼聚义,秦母过寿的段子,说程咬金看见大家都献诗的献诗,献宝的献宝,也想卖弄一下,又不识字,一着急,憋出来一句祝寿词来:
老娘不是人,
王母娘娘下凡尘。
这个打油也很有意思。可以想象,当第一句说出来的时候,秦母也是被雷到了,秦二哥的脸色当时就从黄色变绿色,又从绿色变黑色了。然后第二句一出,两人都松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啊。
据说,欧阳修有一次出门旅游,遇见一个读书人,那读书人不认识他,就邀请他一起去拜访文坛名宿欧阳修。
欧阳修一看,自己拜访自己也挺有意思的,就答应了。一路上,那个读书人做了几首诗,不过都是只作了上半首,后半首就卡住了,老欧也不吭气,扮猪吃虎。
当他们走了一程弃车登船后,走了不远,那书生再次诗兴大发,吟道:
二人同乘舟,
去访欧阳修。
说了上半首,后面又卡了,老欧续了一句:
修已知道你,
你还不知修(羞)。
真是妙趣横生,一语双关!
现代打油大师老树写道:
几粒花生米,
一瓶二锅头。
天下有人管,
我发什么愁。
然后配上自己的画,既生动又形象。
那么,怎样写出一首好的打油诗呢?
要想写出好的打油诗, 首先立意一定要新颖,人人读来妙趣横生。其次用词一定要得当,语言要通俗诙谐,尽量运用修辞手法增加它的生动性。另外,押韵虽然比较难,还是要有,否则读起来不顺口,不好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