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二
来自《第9章 “如果......就......”的力量》
P168
在上一章中我说过,达标路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错失行动的机会。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其他目标,也有可能仅仅因为我们被干扰以至于完全忘记了目标或者忽视了行动机会,还有可能因为我们惧怕困难或枯燥而不情愿为目标付诸行动。不论是什么原因,我们经常性地让机会白白流失。如果我们想成事,必须学会抓住当下的时机,而“如果……就……”计划恰恰是为此度身设计的。
当你决定了行动的时间和地点时,你的脑中会发生神奇的反应。这个计划会为情景或暗示(“如果”)与既定的行为(“就”)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比如你的母亲总因你不常与她联系而抱怨,于是你给自己订下每周给她打一个电话的计划,可一段时间后你发现尽管真心想多给她打电话可还是会忘记,母亲愈发不悦了。这时你制订一个“如果……就……”计划:如果现在是周日晚餐后,我就要给母亲打个电话。这时“周日晚餐后”这个情景就与“给母亲打电话”这个行为直接联系到一起了。
计划带来的第二个效应是:情景或暗示(周日晚餐后)在你的脑中被高度激活。就好比老师问学生佛蒙特州的首府在哪里,一个学生马上坐不住了,疯狂地挥着手嚷嚷:“哦!哦!我知道!我知道!让我回答!”当一个情景在脑中被高度激活时,它无法抑制地想要惹人注目。你的大脑下意识地搜索着环境中任何与“如果”条件相关的情景。
所以即便你在忙着做其他事,潜意识还是会察觉到符合条件的情景计划带来的第三个效应——这是让目标在脑中巩固的关键即一旦“如果”发生了,“就”便会下意识自动启动。换言之,你已经在制订计划时安排了一切,大脑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了,它剩下的任务就是不假思索地执行。每当周日吃完晚餐、洗完碗后,你的潜意识会引领你到电话边,于是你开始拨号——你已经把这个安排告诉大脑了。(有时你能意识到自己在完成计划,但重点在于这种意识并非必须存在。这就意味着即便你正忙其他事,计划还是能顺利实施。这是非常有用的。)
说起潜意识行为,我们常会想到习惯(咬指甲、淋浴时唱歌)或者通过长时间练习获取的技巧(钢琴家如何移动每根手指、台球专家如何出杆)彼得·戈尔维策把“如果……就……”计划称为“速成习惯的建立——制订计划是刻意建立“自动化程序”的方式。不过与大部分习惯不同,这类“速成习惯”能帮助人达到目标,而不会成为达标的阻碍。
“如果……就……”的另一个益处是它能节省我们宝贵的动力资源:我们的自制力。每当潜意识替我们检测环境中的暗示并由此引导行为时,我们不会觉得那么费力,也不需要动用太强的意志。这个计划能节省自制力,以备不时之需。因此,研究显示“如果……就……”计划者即便在不可预知的障碍面前也表现得格外顽强。如果一开始受到阻力,他们会一再尝试,直到目标完成为止。同时,也因为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保存,遇到障碍时才尤其可以被加以运用。
“如果……就……”计划不光能帮助你抓住机会,还能有效抑制不利行为(比如向诱惑投降),它还能抵御破坏性的想法和感受,以确保我们不偏离目标的轨道。在一项用“如果……就……”计划来克服饮食冲动的研究中,我们让减肥女士说出她们最爱的高热量零食然后给她们树立了一个目标:一周内对这种零食的摄取量减少一半。其中一半参与者被要求制订计划:“当我想到这种零食时,我不能吃。”(她们把这句话对自己说了三遍。)一周过后,无计划组的确降低了零食摄入量(从四份降到三份),但没能成功减掉一半。而计划组不但成功达标,且双倍有效。
「I,重述知识」(可选)
请简述“如果......就......" 的五个效应。
“如果...就..." 大脑目标管理应急预案的五大效用
一、设定联结:把特定情境跟目标行动巧妙关联,成为启动大脑快处模式的暗示开关。
二、激活情境:让特定情境随时待命,成为大脑比对、匹配周围环境的有效参照,速效对号入座。
三、自发行动:大大释放大脑内存,谨防宕机。因为一旦特定情境出现,条件成就,将立即触发对应目标行为,无需意识协助,不受手头其行为干扰,避免并联目标冲突,坐失良机。
四、自制存量:以上自动化程序能够大大降低或节约目标行为执行落实所需自制力标准量,以持续供给后劲应付其他障碍。
五、抵制诱惑:对克制外界巨大诱惑效果强劲,能够杜绝目标行动不知不觉脱轨甚至被替换。
「A2,规划运用」(必选)
来一次疯狂练习,为你诸多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目标写出“如果......就......"计划。
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早
1、如果我离7点一刻出门还有一个小时以上时间,我就看《谈判力》、《HR速查宝典》、《穷查理宝典》,还可以列/刷当日清单,对工作生活尽可能细化到每半小时的具体安排。
2、如不想看书,就改看耿老师视频课;如果一个知识点没弄懂,就不应该继续播放后面的内容,应该回放直到搞清楚为止。
3、如果我六点四十及以后醒来,就不安排在家学习类任务。
4、如果我早上还是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就应该追溯到头天晚上准备好西装等备用,省却纠结。
5、如果我来不及晾晒衣物,就不应该启动洗衣机,以免晚上回家才有时间处理。
上午
6、如果怕受手机干扰(比如微信小红点、临时插入的非计划任务等),就应该远离手机;
7、如果番茄钟太吵了,就找个替代性的屏保提醒自己定时休息放松;
8、如果遇到他人(不管主任还是客户还是陌生人)突然提出一个要求,就采用类似话术沟通:“等我五分钟再聊可以吗?我看了一下日程,应该周四下午才方便安排。”目的是按部就班,不因外界因素随便被动修改原定计划。
9、如果有资料要交接,尽量采用午餐或下班前的快递寄送,不行就再试试门对门的达达取送等节约在途时间和机会时间成本。
10、如果刷卡进门,放下包来倒水,我就先浏览白板上的律所公告,形成固定习惯,以免遗漏。
11、如果到了饭点,手头事情还无法再在十分钟内搞定,就应当毫不犹豫放下立马先去解决午餐和午休。
中午
12、如果要好好吃饭,就不敢掏出手机随时在线。
13、如果同事吃完饭要去最美跑道散步,就跟随大部队。
14、如果闲聊,就多听少说,对某些人不适合谈论主任近期尚未对外公布宣扬的想法。
15、如果到了午睡时间,就把手机调成静音直至人机隔离,免受打断干扰。
16、如果午睡时脑子想法太多,就备张纸笔随时记录下来;但是必须在下班前10分钟理顺归位,不能沦为空想。
17、如果真要想,不如就留足大脑独白时间,复盘下上午的工作、预想下午的各项安排。
下午
18、如果脑子宕机,就停下来翻阅下《人民法院报》、《浙江律师》杂志等,工作必须劳逸结合。
19、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整理朋友圈,就应该抽出时间段好好对待这件事。
20、如果想起家人朋友的某件事,就立即拨通电话,不要等待,下午属于次要时间。
21、如果客户说要再考虑一下,就不必追问原由了,有些客户我并不需要。
22、如果关机收工,就花10分钟预想下次日工作安排,特别时是约见当事人、开庭、时效等硬日程。
晚上
23、如果过了八点,就要果断放下一切,准时带娃洗漱、早睡早起。
24、如果11点半前醒转,就可以起来再安排不超过1-2小时的私人空间,看书、看视频,内容跟早上连贯就好。
25、如果提不起劲学习,就追剧放松一下吧。
26、如果睡前抽出10分钟梳理次日工作、说日程安排,就可以减少次晨的慌乱,有充足的时间换衣服、洗头、带娃吃早餐。
27、如果到校不超过8点10分,就再陪娃看会儿绘本,增进亲子关系。
夜里
28、如果时间已过12点,不管什么情况,就都不能再强撑起来做别的事,宁肯遐想、闭目养神、做健身操、尝试呼吸等。
29、如果发现先生熬夜,就应该提醒他注意身体。
30、如果提前有娱乐安排,就应该创造温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