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偶像祛魅

鲁迅评价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曾言:“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算无遗策,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形象。这多少有点像妖了。

鲁迅这句评价,在我看来是给千年来百姓心目中的偶像的一次祛魅。人类理性的发展,使人们开始反省这个由魅力造就的意义世界,祛魅就是从宗教或神秘的意义世界里解脱出来,好像如梦初醒。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个自媒体时代。自媒体造就了无数网红,无数偶像。

人们对各种偶像明星的追捧,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粉丝们把偶像完美化,神圣化,对其俯首膜拜,疯狂打Call。偶像具有魅惑粉丝的神秘感,加诸其上的光环是经过专业的包装、设计的。

对偶像的祛魅,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让偶像走下神坛,就是让理性回归社会。

其实有很多走红于网络的偶像都有杰出的成就或出众的才华。他们当中不乏朴实无华的科学家,学富五车的学者,天赋异禀的艺术家等等。他们因网络的曝光走红,比如去年的法治博主罗翔,大语文网红名师窦神等等。像屠呦呦、袁隆平、颜宁这样的科学家也有着广大的粉丝基础。

最近走红的北大教授——韦东奕,被认为是百年不遇的数学天才,陈景润接班人。他曾拒绝哈佛大学邀请,不到30岁就当上了北大助理教授。人们称他为“北大韦神”。他爆红的原因的是他天才的资历与其朴素的形象完全相反。

人们对他的评价多是:谦虚低调、质朴纯粹、专注认真。有人用孔子评价颜回的话来评价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韦不改其乐。

有网友这样评价韦东奕:韦神很普通,只是数学太强了。

但恰恰是普通,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

我以为,这才是对一个偶像应该有的评价方式,不过分吹捧,不无限拔高。除了他超出普通人的能力,其他方面跟普通人并无不同。将偶像的优点无限放大,然后其他方面也随之被包装、赞美。这不是一个理性对待偶像的态度。

一个人从少年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都会有一段对偶像迷昧的阶段。比如很多孩子的最初偶像就是自己的父母。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发现了父母的不全能、不完美。高大的形象不在,光环随之消去。父母在孩子心中不再是神一般存在的时候,也就是孩子精神世界慢慢独立的时候。对父母不再仰视,到渐渐平视,孩子的人格也就开始独立,精神开始强大。父母祛魅了,孩子成长了。

我当然不是否定偶像的正面价值。毕竟偶像的存在,在一个的一生中起到的示范、引导、安慰作用无可替代。本文只是强调破除对偶像的迷思,理性看待偶像。偶像有偶像的魅力,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价值。普通人优秀的一面也可以被其他人欣赏乃至崇拜,偶像普通的一面也与众人无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