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来以为,真正的关怀当是温和有度的,恰似春水润物,无声细腻。然世间却另有一种所谓的“关怀”,声高气壮,滔滔不绝,叫人坐立难安,只想避之。
这般“关怀”多见于至亲好友之间,尤以长辈为甚。每遇年节,阖家围坐,佳肴满桌,此种“关怀”便也随之端上席面。先问学业,再询工作,终至婚恋子嗣,如一套编排好的戏文,不容你不接台词。其间又添新篇:“某某单位正在招人,你怎不去试试?”“隔壁李家孙子都已上学,你却还不着急?”“近日见你面色不佳,定是熬夜过多,须得早睡才是。”句句冠以“为你好”之名,将关切化作绳索,一圈圈缚住人的手脚。
你若含糊其辞,对方便连声叹息,道是“为你好”;你若婉言推却,他们便蹙眉摇头,说你不懂体谅。横竖总是他有理,而你倒成了不识好歹之人。
我有一位表亲,每逢见面必问:“何时成家?”起初我还勉强应几句,后来便只笑而不答。他却能自问自答,从我的独身论及不孝,由我的不孝引申至世风日下,滔滔不绝,酒过三巡仍意犹未尽。实则他自家后院早已起火,儿子媳妇终日争吵,他却浑然不觉,偏将一腔热情倾注于我。这般“关怀”,分明是借题发挥,宣泄胸中块垒,却偏要扮出一副慈悲模样,叫人既无奈又好笑。
另有一种“关怀”,藏于嘘寒问暖之中。母亲常来电话,开口便是:“今日吃了几碗饭?穿的什么衣服?可曾着凉?”稍有咳嗽,便大惊小怪,强塞各种药石偏方;略见清瘦,便日日劝食增肥,不管你能否消受。这般“关怀”,看似无微不至,实则强人所难。受者若有不从,倒显得不识抬举了。
更有一比,拿他人之长较我之短。“张家儿子年方三十,已是处级干部”、“李家女儿嫁得金龟婿,公婆待之如亲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罢还要添一句:“我说这些,还不是为激励你?”殊不知,这般“激励”,恰似以刀尖蘸蜜,甜则甜矣,终不免伤人。
细细思量,这般种种“关怀”,名义上是爱,实则是一种权力——一种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权,一种借他人之事浇自己块垒的权。宣泄者自是畅快了,却将烦躁苦闷尽数倾于受者身上,还要对方感恩戴德。世上便宜事,莫此为甚。
真正的关怀,当是有分寸的体谅,是默然相伴的守护。它不必喧哗,亦无须证明自己;如细雨湿衣,不见痕迹,唯觉温润。可惜世人多不解此中真意,总将关切化作刀剑,刺得人遍体鳞伤,却还自诩为慈悲。
夜色渐深,窗外风声簌簌。我想起那些以爱为名的刀剑,竟不由得心生寒意。世上多少伤害,假关怀之名而行;世上多少私心,扮作无私模样。我们究竟是在真诚关怀他人,还是借关怀之名,行宣泄之实?
或许,每个人都该常自问:我们付出的,究竟是对方所需的温暖,还是自我满足的表演?关怀的真谛,不在声量的大小,而在心灵的贴近;不在言辞的热闹,而在行动的温度。愿我们都能学会真正的关怀,让爱回归它本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