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未鹏在《暗时间》里提到,我们的情绪由中皮层控制,它的进化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因此,它的许多工作机制和反射都以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有利为前提,如我们的身体习惯储存更多的能量,是为了对抗无法确定的食物来源;我们对事情情绪的反映,是为了躲避危险;我们对甜食的渴望,是由于原始社会水果的难以获取……而我们的新皮层,也就是控制理性思维的这一部分是大脑的新皮层,它的进化远远晚于中皮层,是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思考机制。由于我们的原始脑和新皮层对事情判断的感受不一致,因此经常会在脑中产生两个声音,比如理智上知道打游戏是一件上瘾且浪费时间的事,但原始脑却在情绪上对游戏中的及时反馈具有莫大的满足感。当两个想法在脑中打架时,比较容易的是理智败下阵来。同时,理性脑在情绪脑的控制下为有利于情绪需要的事情不断地找理由,同时忽略不利于自己情绪的理由。当这种思维方式及行为形成习惯后,便成为我们的经验,这种经验在自尊的维护下牢不可破,就如同《三体》中提到的思想刚印般。在这种顽固的思想钢印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推论”当做“真相”,若这个真相是消极的、不利于自身的,那么就会触发我们的情绪,致使人的行为进入自动驾驶模式。
而如果人类能够进一步理解这些陷阱和弱点的深层原理,则更有利于自己的理智脑说服情绪脑去做正确的事。以运动为例,在情绪脑的感受中运动中精疲力尽的感受是不好的,是情绪所排斥的,而理智脑则认可运动对人身心的状态的改善。那如何顺利的按部就班地建立日常的运动习惯呢?首先需要有意识地与自己的情绪产生对话,知道自己的情绪更深层的抵触原因,比如是因为对疲惫的恐惧,暂时放下情绪对运动的恐惧,直接在行为上动起来,在动起来后情绪往往会对运动的抵触小一些。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了,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另外,除了开头的难,建立持续的、稳定的习惯也是难事。一方面当情绪的视角出现时,或者说旧有的惯性出现时,则至少要让自己有意识地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避免自己情绪“推论”的绝对化,同时,尝试能够从对立面,也就是理性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是什么阻碍了正确行为的进行,尝试和情绪进行沟通,只有理智脑多次成功说服原始脑中的情绪,才能逐渐使情绪脑适应新的习惯,最终形成新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