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年,爸爸总会买点瓜子坚果回家,虽然奶奶说家里人不怎么吃,买了浪费钱。
从公交车上下来,想起从前奶奶总会打电话问我要到家了吗,然后等在车站接我,她若没空,就让爷爷出来。有时我想让二老休息一下,自己走回了家,大概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她便没好气地说“就会心疼爷爷”。爷爷做这些家内事比较被动,奶奶则是把事情给你做全喽,做完喽,心里才踏实。
昨天跟一位老妈妈聊,她说大约三年前看见我爸,人还很有劲儿,之后来我家,受到了奶奶的热情招待,“人老好的”。本来很硬朗的人,一下子说没就没了。疾病来得凶猛,把人的精神吱吱抽干,发出啧啧感叹。
亲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刷新了我的生死观。躺在床上疼痛难忍的爸爸说,如果有一种药,吞下让人一了白了就好了。
如果真的有这种药,对于一个无药可救,饱受疾病折磨的人来说该有多好。精力所剩无几的爸爸,生命余下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活着。我把爸爸的话转述给爷爷,爷爷说:“可能吗?不要小瞧濒临死亡的人想活下去的希望。”
命运将一个人儿放置到了绝境,他无可奈何,拥有再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使人动起自杀的念头——不是不想活,是活不下去。
爷爷说,奶奶这个人太聪明。她早早就表示自己时日无几,在治疗的大多时候持有极消极的情绪。我们都劝她,心情要好,精神要放松,全心全意配合治疗。在我们心里,奶奶一直是坚强积极的人,却没想到疾病使她的精神城墙全面击垮。
她答应我要坚强,精神状态好时还说过自己会越来越好,我便说等她走路走得更稳健了,为她买根四脚着地的拐杖,还有支持半躺的轮椅,这样可以坐在楼下晒太阳。
奶奶死前还在跟爷爷闹,他实在没折了,便让常来陪伴奶奶的“舅妈奶奶”过来。爷爷说:“这下好了吧?跟你要好的小阿姐到了。”奶奶看到小阿姐,嘴里念叨着:“我好了我好了,我好了……”
记得第一次喜欢的人激起了我好多少女惆怅。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给自己设了个问题:“如果跟他白头到老,可以选的话,谁先离世比较好?”谁先离世,我都怕剩下的人会孤单。最后给的答案好像是我先,因为怕我照顾不好自己。之后又想他留在人间会不会多想想我呢?会不会再娶一个老太呢?往下再不能想了,枕头已经被眼泪打湿出一块水渍。唉,真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其实和那个男孩八字都没一撇。
青春时期的喜欢说简单也简单,我喜欢他的原因在于两人的相似性。可能因为他也是个简单的人吧,我对他有种即视感,就是莫名地感觉自己很懂他,能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很快感知其细微的心理状态变化。这让我感到惊讶,跟好友回忆起来带着羞涩说当时觉得我和他有种命中注定的缘分。好友问道:“怎么讲?”我一下不知道怎么讲。最后,我和好友把这种缘分归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我和他喜欢的恰好是同一品牌。可能他是一种幻象,可能这份喜欢是海市蜃楼。
后来遇到跟自己有相同兴趣,性格有相似之处的男生,我再没有过那种感觉。可能越长大,我们越学着把自我修饰润色。
当年的我和他性格的确有不少重合:说话直接,外冷内热,笑点低(哦对了,当年的我们笑点很契合,我十分懂他觉得好笑的点在哪),有时一言不发,有时居于强势,会做个查漏补缺的“工具人”,有责任意识,有异常欢脱的一面……还有好多小点,让我觉得自己跟他的性格、处境、家庭等都有相通之处。
或许会有读者问“是否感觉到遗憾”“想回到那段时光吗”这类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两人都是在感情中会回溯不会回头的人,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朋友,心灵感应相信不?我曾跟自己说,我和他性格都有些强势和急躁,在一起的话容易吵架吧。不知有没有自我纾解之嫌。
最近悟到爱情双方的性格互补还是相似,这并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还是能否互相尊重理解,彼此负责,彼此坚守爱对方的初心。
在奶奶身体不错的时候,爷爷是不大管家里事务的,奶奶生气了,也不会哄她。我没觉得爷爷是座坚实的情感靠山。但是奶奶生病以来,他挽着晕头转向的奶奶去市里医院,为她寻觅民间药方,耐心地服待着她……爷爷作为丈夫,真的尽心尽力了。
就写到这里吧,有时觉得活着就是往河流里一顿猛抓,捧起一把泥沙,在落日余晖里一扬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