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儿子打来的电话,立马想到孩子又有病啦!听到老师的声音,又是一惊,孩子出现问题了!
老师说,孩子上课不听讲,罚他站在讲台旁,他还是不听,不知今天是怎么回事?现在是期末考试的关键期,而且今天讲的填空题是孩子们特别容易出错的,非常重要。孩子还不说妈妈电话,只好用他的手表打了。
从老师的语气和叙述里面,我听出老师像妈妈一样对孩子的关心、担心、甚至稍有焦虑。可见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深。特别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感谢老师跟我沟通孩子的情况,我一定会问孩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挂断电话,我陷入了沉思。该怎样跟孩子沟通呢?
孩子下学回来,我一如往常。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说笑。
等躺到床上,我便开始了酝酿已久的思想工作。“你数学老师上午给我打电话了,你知道吗?”儿子怯生生的点点头。“你当时在吗?知道老师说的什么吗?”又点点头。“你猜妈妈是什么心情?”摇头。“是伤心、难过还是生气,或者开心。”“伤心”“为什么觉得妈妈伤心?因为你上课不听讲吗?”“嗯”“你知道不听讲是坏事。说明你有觉知,知道怎样做好怎样做不好。其实妈妈没有伤心,妈妈听老师说你平时都听,说明你一直是个努力听课的好孩子。今天不听,肯定有原因,老师不知道,你跟妈妈说说吧?”“我去学路上,一个哥哥踢我了,很疼。上课我一直想,还跟XX说了。”“现在还疼吗?”“有一点儿”“妈妈看看。”确认没啥事。“以后被欺负了,要立即给妈妈打电话。”“老师不让打。”“如果在校园,要把事情告诉老师,说我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对,这样行!”“为什么他要踢你?”“路上可多人,我碰住他了,也说对不起了。”“碰的严重吗?”“不严重,可轻。”“那他肯定是个坏孩子,那么暴力,需要妈妈去学校找他吗?”“不用了,我都不知道他是谁。”“你可以描述他的长相,比如个子高矮,头发长短,胖瘦,黑白等。”“他学着描述了点。“现在心情好没?下午还会想吗?能认真听讲吗?”“能”“老师说……”我还没说出来,他接着就说知道快考试了,学习重要。“老师说现在讲的都很重要,看到你没听,担心你。所以咱需要跟老师解释一下情况。你自己说呢还是我去说呢?”他选择自己。
我庆幸,自己通过努力学习,现在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聆听,怀着问题即资源的心态,找整个事件中,整段对话中的资源(老师说你今天不听课,平时都听)。我谨记上三层引领,下三层扎根,不纠结于他这一次的做法,而帮他定位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说明你一直是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那么你今天不听讲,肯定有你的原因,妈妈想听听你说说情况(做出理解并共情的姿态)。这个关键的价值认同和理解让孩子打开了心门。
以往我一定是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说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这样的沟通会使孩子锁上心门,对妈妈也产生厌恶,并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孩子的心门都打不开,怎么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坚信,自我成长,会给孩子注入力量,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妈妈敞开心扉,让妈妈与他共同承担。他一定也能从中看到方向,好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