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是怎么搞精神文明建设的?
关注拾用Max微信号(shiyongmax)
一个有格调的知识共享品牌,让知识更新成为习惯。
国鹏|文
今天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主角是宋太宗和琴待诏朱文济。
宋徽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不是偶然,从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宋代的皇帝就有重文化的传统。琴棋书画真正普及开来成为文人四艺也是从宋代开始。
◇官琴局
宋代皇家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官琴局,官方开始制作统一标准的古琴。
◇阁谱
北宋宫廷对图书典籍非常重视,设立了官方图书馆。
◇《淳化阁帖》
被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是由宋太宗出面组织编纂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把历代的名书法贴集合在一起,这对后世的书法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太宗非常喜欢古琴,喜欢附庸风雅。宋代初年流行隋代贺若弼创作的曲子,有两首曲子分别叫做《不博金》《不换玉》,宋太宗觉得俗,楞能改成《楚泽涵秋》和《塞门积雪》。
宋太宗干了一件很极品的事就是把古琴改成了九弦琴。古琴在魏晋定型以前,经历过乐器改革,而且汉代的人就很喜欢用一些上古三代夏商周的神话来进行包装。古琴的七根弦经过包装成了这样: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
但是到了唐代,古琴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但宋太宗偏要自比先贤,为了出名,一个人就加了两根弦!
宋太宗倒真的很认真的在做九弦琴。他把琴弦的名字从“金木水火土文武”给改成了“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创建和谐社会。专门找音乐家为这个九弦琴谱写了新的曲目,一共37卷。发明了调弦方法。最后他把九弦琴变成了雅乐系统的新乐器,把自己的创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后皇家办春晚的时候,都找人来弹九弦琴。
皇上一说好,身边的臣子就全是一副阿谀奉承的样子,唯独一个人敢说实话,琴待诏朱文济。
“待招”就是随时stand by,琴待诏制度从汉代就开始有,一些具有文艺才能的人聚集在皇帝身边,有琴待诏和画待诏等等。
弹琴这么出色的人自然会对古琴艺术爱之深切,一听宋太宗说要做九弦琴,朱文济非常冷淡地说:弹五弦琴都能演奏上古的音乐,后来加的两弦足够了。
宋太宗气得没理他,等做完了琴就让朱文济弹。见到这九弦琴,朱文济依旧不弹!
宋太宗气出内伤了,表面不说,重重地赏赐另一个资历浅的琴待诏,叫蔡裔。还赏了人家衣服穿,宋代的朝服用颜色来区分,琴待诏也就相当于全国文联的一个副处,是七品,穿绿衣服。宋太宗这一赏赐,蔡裔一下升为五品,就相当于正厅级,穿红色衣服,多喜庆。琴待诏就俩人,朱文济一个人穿绿衣服,多寒碜人。宋太宗后来又把这个蔡裔调到四川剑南出了一个大肥差,回来以后发了大财。
而朱文济就那么看着,也不生气。
强迫症的宋太宗又做了一批新的九弦琴,而且就跟这朱文济干上了,非得得到他的首肯,而且这次还把红色朝服和一堆金银财宝专门摆在九弦琴边上,然后当着群臣的面问朱文济:你说这九弦琴能弹么?
朱文济依旧不动!宋太宗立刻要把他押到中书省治罪,朱文济被迫拿起琴来弹。居然就用其中的七弦来演奏,弹完,当朝宰相过来问:“诶呦,您弹的这首新曲子很好听啊,叫什么名儿啊?”朱文济冷冷地答:我这弹的是古曲《风入松》!
那是公元995年冬天的开封,朱文济让宋太宗的心拔凉拔凉的,真是一位刚正不阿只说真虎的艺术家。宋太宗到最后也没有杀朱长济,认为这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像《风入松》里迎风挺立的松树。最后还找了僧人元霭给他画了一副写真,看过这幅画像的人都说“风骨清秀,若神仙中人”。
宋太宗擅自为七弦琴加两弦而且还制度化,祖宗之命难以违抗,一直让之后的宋朝皇帝们很头疼。宋代灭亡以后,宋太宗做的那些曲子和他的九弦琴就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朱长济的琴艺后来传给僧人,很多北宋的琴僧都受到朱长济的琴艺影响,把技艺传了下来。
小编感悟:
1.为什么朱文济对古琴“九弦”还是“七弦”这么纠结呢?
首先,弦哪是随便加的?
就算不说音准问题,不说给弹古曲添了多少麻烦,从礼乐文化看,也只有周文王、武王“敢”各加一弦,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的“礼”就是西周之礼。这分量是宋太宗拼不起的。
2.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朱文济为什么能幸存呢?
中国古代一直有“工执艺事以谏”的传统,技艺可以成为保命的靠山,尤其是琴师,从师经到师旷再到雍门周,琴师力谏皇帝的例子并不少见,琴成了士大夫风骨的象征。朱文济这“天下第一”的琴艺帮他撑了腰杆子。
以上内容来自国鹏的节目分享,欢迎关注国鹏老师的节目「给所有人听的古典艺术课」
欢迎关注拾用Max微信号(shiyongmax),让知识更新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