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满怀期待去看了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冲着这部影片的高分以及网友们的评价去看的,很多网友都说:前面笑的多开心;后面哭就哭的有多厉害。
故事是平凡的,表达的情感是很真挚的。这是导演贾玲发自肺腑的情感,也是她刻骨铭心的伤痛,在这部电影里,有它的真、和诚;不仅仅有温度,还有力量,塑造出了每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的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了子女想成才却始终落后于他人的无奈感。
我没掉眼泪,可能我感情不够细腻;也可能剧情跟我没有产生共鸣;我羡慕那些在观影过程中被触发到内心深处,带动了情绪起伏的人,她们一定跟母亲有很深的感情链接,又或者她们有一个像“李焕英”的母亲…
和贾晓玲一样,“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是一副中年妇女的模样”。
给我最深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洪亮的嗓门,暴躁的脾气,强势的性格,控制欲,对子女的严厉,省吃俭用的习惯…
我是兄弟姐妹里年纪最小的,也是超生的,听母亲说过,因为计划生育,把我生下来是一个很曲折辛苦的过程;但在我记忆里,我跟母亲的相处,没有很温情的画面。我们的相处模式跟电影剧情不太一样,更多时候是互相对碰的,四年级前我的学习成绩都是母亲的骄傲,四年级后,跟父母长期相处的时间更是少,五年级开始跟着姐姐读书,初中开始一直寄宿,偶尔长假期才跟父母见面。
我一直觉得我是缺乏母爱和父爱的。我接收到的母爱,是母亲“望女成凤”的严厉教导。小的时候,母亲的鞭子没少挨;挺羡慕电影里,贾晓铃伪造了录取通知书,她母亲的给出了包容跟鼓励。如果换成是我跟我的母亲,估计会在挨完鞭子后,被推出去门外罚站;没结婚前,我都是活在母亲希望我怎样,跟别人家孩子做比较这种氛围里的。
直到我离异后,带着小孩自己生活,上了年纪的母亲,义无反顾地来帮我把小孩带了三年,渡过了最艰难的三年;虽然这过程中,我们的矛盾和火花没有改善过,而且更甚从前,但我知道,这是母亲对我的爱,她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母亲不懂,其实我也渴求温情的相处模式……
跟母亲的相处,让我学会了一点:就是我对自己的孩子,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就像电影里表达的,我的子女我希望他是健康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