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粗糙地活着,而人的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三毛《送你一匹马》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趁着那股震撼劲儿还萦于心中,我急切地把它推荐给朋友,不料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听过这本书,并且总是听到,很多书要是它太红了,会导致我不想去读它。”在这知识流通便捷且略显浮躁的时代,这样的读书观念我虽不敢苟同,但也能理解。《月亮与六便士》从诞生之年起就很红,且一红就是红到现在,亲自读了它之后,你会发现此书当真不负盛名。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毛姆是现实主义作家的恪守者,本书的大量故事情节都是以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塑造编写,毛姆是个写故事的好手,其文字偏向于叙述型,又带点幽默风趣,整部作品结构非常严谨,用第三者的视角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
主人公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轻易放弃家庭、工作、朋友,在四十岁的年纪,独自一人,带着炽热却饱受折磨的灵魂,立志达成被肉体束缚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伟大目标。斯特里克兰德说:“你没有勇气去实践你的信念。生命毫无价值。”所以他在人间经历了四十年的夫妻相敬相谐,儿女膝下承欢,生活平稳顺遂,却忽然不带一丝犹豫地抽身而出,转而投入一种四处飘零、穷困匮乏的生活之中,为了达到目标不惜粉碎自己原先安稳世界的根基。他住过破旧的旅馆、窄小黑暗的顶楼阁楼房,为了不得不应付的饥饿、房租干过导游,沦落成码头的工人,也到处向别人借钱,有过贫病交加的夜晚,也有过抵挡不住人体原始本能欲望的挣扎,他一边嘲讽地看着这一切,一边始终追寻着自己世界里的那一轮“月亮”。后来,自我放逐到塔希提岛,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面部毁容,临死前让妻子把自己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
我无法忘记这位疯子般的画家最后在满是臭味的房间里,忍着病痛在房子墙面上画出这幅画的模样,正如“我”所说,他身上似乎被恶魔附体,带着人类的躯壳,终其一生只为了画出最后的这幅画。因为是恶魔的灵魂,所以他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与社会有任何联系,眼里除了绘画,没有别人,甚至也没有自己。他说他对自己的孩子们没有特殊的感情;他说爱情只会干扰他画画,人生苦短,爱情与艺术不能共存;他说死亡无关紧要,画画之于他是必然,就像溺水的人必须要挣扎……这样的人纵然可恶,但他最后给我的震撼超过他打破普世皆准的规则所带来的愤怒,一个被梦想选中的人,遵循宿命的选择,大多数人想要借用梦想达到的安逸对他来说仿若无物,他对金钱无动于衷,他对名声视若无睹,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不负此生。
看完本书,心中唯有敬畏。一个人真的可以为了梦想不理会众人吗?也许斯特里克兰德是少数中的那一个。但人生在世,早已牵扯出众多的羁绊,缠缠绕绕着我们的幸福与哀愁,愿我们能从尘世间找到一生为此努力的那一轮“月亮”,有思特里克兰德的自信勇敢,有史特洛夫的善良与柔情,有布鲁诺船长的朴实勤劳,最后能像亚伯拉罕一样可以说出“我的人生过得很棒。”
最后分享书中一段印象深刻的话: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