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冲锋般的复盘,写在精读主题营结束前最后一小时。
刚刚结束了讲书稿的初稿,虽然只是个毫无趣味的脱水版,但也让我松了一口气。
不是矫情,而是因为心里总憋着一股劲儿,想完整的走一遍预设的程序,才算是功德圆满。
时隔上次参加行动营的集体打卡已经有小半年,还是一样的激情,还是一样的收获满满。
不同在于,我知道这一定又是一场蜕变,或多或少,我必定跟之前又不一样了。
关于读书
我选择的书是《好好学习》。这次精读营我打定主意要实践一套读书程序。
结果如下:
《好好学习》一共读了4遍。
笔记和文章脉络输出约0.7万字;讲书稿一篇,目前是0.58万字;期间输出感悟文章10篇,约0.75万字。加在一起,大概输出2.03万字。
阅读过程如下:
第一遍目录阅读、速读提问:预定30分钟,实际用时约1小时
第二遍全书速读:预定1.5小时,实际用时2小时20分
第三遍精读:分布在10天中读完,并梳理书籍脉络,整理笔记。共用时14小时
第四遍速读、跳读:目的在找出自我逻辑,以完成讲书稿立意和大纲。大约用时3小时。
感悟:
001 关于痛苦
整个过程中,最痛苦的部分有两处。一处是最开始的速读,大脑消化的速读赶不上眼睛移动的速读,就算我是在尽力辨别意群,也无法让信息有效的进入大脑。速读不是一项说有就有的天赋,而是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
另外一处痛苦在最后找逻辑的部分。思维一直被作者带着走,跳不出,又理不清,脑中一团乱麻。事实证明,碎碎念和走路有利于清理思路。我大部分突然通畅的逻辑都是在踱步的过程中完成。
002 关于新知
我第一次感受,什么叫把书读薄,再读厚。精读完《好好学习》时,第一感觉是内容丰富,需要一再消化。但理完自己的逻辑后,突然觉得,这书里怎么就讲了这点东西。再变是在写讲书稿时,发现很多概念,不但我自己没理解清楚,作者也没有讲明白。这些难以理解,在书中又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应该就指示了后续延伸阅读的方向。
003 关于写作
本次主题营,我对写作的刻意练习要求是练结构和逻辑。暂且不在意文字是否优美,我始终认为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和逻辑。一个没搞明白自己在想什么的作者,是无法为读者带来价值的。在这点上,基本执行成功。
004 关于计划
《好好学习》附录页写明了很多延伸书籍,文中也提到了一些引述对象让我很感兴趣。下一步就是对这部分资料进行集中阅读。争取实现“书脉”阅读法,构建我自己思考的主场。
关于社群
除了读书外,这次主题营我最大的收获在于参加点评组。
点评组全员,每天从169篇稿子中选出6篇,总工作时长大约是从大家打卡当晚开始,持续到第二天下午四五点。生怕错过大家的好文章,成员们都十分谨慎。这是一群既能坚持又有责任感的小伙伴,我以身在其中为荣。
评选过程虽然不容易,但让人收获也甚多:
首先,能看很多文章,就好像自己也翻过其余十几本书一样,深刻感受到了联机学习的好处。
其次,从文章中,我也感受到很多老铁的个性。有的老铁思路清晰鞭辟入里,有的老铁擅讲故事幽默睿智,有的老铁亲切平实贴近生活......很多老铁虽然没有深聊,却没有丝毫陌生感。
最后呢,不断评论也是对自身文章的反省,是纠错的刻意练习过程,实在受益颇多!
说一些小感悟:
001 点评到后来,我们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公式化,去追求了一种统一制式的文章。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好的文章不该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千秋的。这一点,不论是看别人文章,或是自己写都该注意。千万不要成了制度的奴隶。
002 在倒数第四天,我一口气写了两篇文章,使得最后三天能够早打卡。没有一开始就这么做,是因为走进了“早打卡”没什么大用的误区,甚至还颇具挑剔的审视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些可笑,这不过是自我成长的一环,也许没用,但我明明可以追求更好。惰性使然。还好能在结尾幡然醒悟。
003 感谢同桌和我一起早打卡争取徽章。感谢队友和队长、排长。一群人,能量大,不寂寞。
胡言乱语了一番,大致能看出自己应激的水准了。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有1小时来拯救地球,我会用59分钟界定问题,然后用1分钟解决他。
我却只用了1分钟思考,然后用59分钟写下一堆零散的话语。
我,还差的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