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九 --------记叙文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专题--------围绕中心选材

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所谓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自然怀抱”“感悟历史”“讴歌生命”“拥抱幸福”“品味孤独”“直面挫折”“敲击心灵的音符”“逆境抗争”等。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先看下面一篇文章。

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点评】本文是对人内心精神家园的讴歌。对于一个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地方有过热情,有过憧憬,有过坚定信心排除万难过后的充实感的人,这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乡土”。也就是精神上的“家”。这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为表达这个中心,作者抓住爷爷的孤独,“爷爷”在“奶奶”的葬礼后被子女带到城里,在外看起来是晚年生活有了依靠,但在内心“爷爷”却远离了那给他无限经历的“家”。作者对“爷爷”在远离家园后的一系列描写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抒发很到位,能突出中心。

(一)怎样选材

一、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每篇命题作文在写作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是为写好文章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有了要求,中心才能进一步明确。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和血肉的,若中心思想是写作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组成文章的血肉。所选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这也是一种芬芳

  爷爷是个老中医,家中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我总是喜欢端着小凳在一旁静静地看爷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小时候常在药铺里玩耍。高大结实的柜台,黑褐色的漆面,发黄陈旧的标签,一副小秤,一双巧手在重重的药柜之间穿梭不歇。爷爷时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对哭闹的我拿出几枚甘草片,我含在嘴中,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于是忘记了药铺苦涩的气味,嘴角微扬,畅想着在遥远的山中,是不是也有人温柔地采摘这些草药,然后晾晒,品尝……

  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还有不断舔舐着罐底的蓝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时光碎片里。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带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送到我面前:“良药苦口利于病,乖囡囡,喝了药身体就好了。”我却时常任性地将药碗打翻,留下爷爷独自躲在屋内哭泣。

  在病榻上层能靠看书画画来消磨时光。于是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美丽的名字:白芷,半夏,紫宛,青黛……爷爷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它们的功效作用。我常常想,她们前世一定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然后化作这些草药给病人以最大的安抚。《红楼》里林妹妹让人惋怜的身影,也许只有药香的衬托才楚楚动人吧。夏喝香薷解暑,冬喝冰糖燕窝……氤氲里的潇湘馆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还曾和爷爷去乡间采药,一路上的阳光明媚或是细雨霏霏,背着背篓的爷爷专注地捻着一颗草药,细细地嗅着。回来路上,竟看到一家小小的药铺。爷爷熟悉地和他们打着招呼。原来,这样的草药香,己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飘散在天涯海角,散落在城市乡间每一个角落,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

  爷爷又在熬药了,我不再逃避,“乖囡囡,快让药气熏一熏才好呢!”药香如蝶,满室翩飞,满室氤氲里,是爷爷慈祥的笑容,和我理解的沉思。

  这样苦涩的药香,却成为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这缠绕而挥之不去的药香,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点评】为表达爷爷高尚的医德这个中心,本文开篇从题目“这也是一种芬芳”的反面入题——厌恶躲避草药的气味,显得与众不同,再从容易打动人心的童年情结,来叙述药铺里的言语举止,不知不觉中在情感上理智上让自己明白了“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材料典型集中,转折自然合理,篇末点题,水到渠成,有个性色彩,是灵魂和血肉组合的典范。

二、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只有熟悉才有深刻的印象,心存强烈的感受,才有话可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感人心者在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幸福的泪

  “冰棍——’她竭力吆喝着,嗓子干裂似地疼痛,费力地想咽口唾沫,可口中又实在挤不出什么。毒毒的日头丝毫不把它的威力收敛一点,她感觉皮肤火辣辣的难受。

  “冰棍——”难道剩下这几根就卖不了了?她失望地用挂在车把上散发着浓浓汗腥味的毛巾抹了把汗又拼命地吆喝起来。过了些时候,那几根冰棍终于伴着买主的絮絮叨叨被买走了。她也顾不了那么许多,收拾好自行车急急地往家赶——丫丫可能放学    了。

  走到家门口,透过木栅栏。她一眼望见了丫丫,同时也看到了从灶里蔓延出来的火苗。丫丫正坐在一旁,一只手托着书。一只手拿着木棍专心致志地在地上画着。“丫丫,丫丫!”她大叫起来,赶紧扔下车子,冲向灶下。丫丫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跳了起来,她看见了火。却呆呆地不知所措。还是母亲胡乱扑打了一阵,火才灭了。丫丫怯怯地望着妈妈,带着哭腔喊道:“妈——”

  她拉住女儿的双手。只见丫丫小,J、的脑袋上的头发胡乱地攒成一个辫子,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惶,脸上一片片的黑,汗水顺着她的小脸一道道流下来,一件显得太小的花褂裹在她身上。她才九岁呀!母亲心里涩涩的,眼睛酸酸的,刚升起的满肚子火气在瞬间消失了。她俯下身,一把搂住了女儿,轻声对女儿说:“学费凑齐了,下学期你又可以上学了。”

  丫丫听了妈妈的话,挣开妈妈,拿起地上的书边向屋里跑边说:“妈,饭快做好了,我去屋里看书去了!”母亲俯下身来,揭开锅盖,定定地望着满是热气的小米饭……

  “妈妈!”母亲扭过头,丫丫捧着一只盛满水的碗出来了,手和碗之间还夹着一张纸。“妈,我早就给你凉上开水了,你喝了吧!”她看着过早懂事的女儿,一阵心酸,连忙接过碗,一口气灌下去一半儿。丫丫又递过那张纸说:“这是我上学期的成绩单,今天送来的。”母亲接过来,不用看,

  她知道那上面有什么,但她想看。愿意看。展开成绩单,那两个鲜红的“100”使一种自豪的情感完全占据了她的心,这与她卖完冰棍时的感觉竞相差那么远,这是另人无法体验的感觉,是她顽强地全力支撑这个家的支柱啊!她的眼睛湿润了,赶紧扭过身,泪珠一滴滴掉在了地上。

  丫丫看着妈妈,似懂非懂:“妈,你怎么啦?…‘哦,没,没怎么,妈高兴!”她摸着丫丫的头.满心的话语此刻只说出一句——“丫丫,好好学习……”

  【点评】卖冰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剪影,如今我国独生子女已占了大多数,优越的条件、长辈的疼爱,使他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如何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这样的立意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文章要通过这幅剪影表达“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中心。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很成功。作者选取“边做饭边读书”和“成绩单”这两个细节进行描写,当母亲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成绩如此优秀时,“泪珠一滴滴掉在了地上”,紧扣话题又真实可感,既典型又有力度。,

三、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新颖的材料是指新近出现或发生的事情,有新鲜感。新颖的材料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给人以超脱一般的耳目一新之感。选材不在多而在精、在典型,有代表性,只有这样的材料,才最有力,它能用较少的材料反映丰富的内容,能用个别事例来说明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达到以点带面,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

  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文章中心“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本是具有很强思辩性的话题,本文却运用新颖的材料对这一话题作了含蓄而形象的诠释:儿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对笛声的认识就是这样受着感情的支配!

  文中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而静美的如诗的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道具。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

 本文语言优美而形象,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给人以超脱、耳目一新之感。

四、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平时,我们积累的材料很多,把这些材料写入文章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所用。对所确定材料中的语言要进行一番推敲、加工、修改,纳入自己的主见,使之符合文章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母爱,三月的阳光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段孤独的流浪,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轰轰烈烈,一份举世无双。直至精疲力竭,蓦然回首,惊觉原来道旁有的不仅仅是残香……

也许是在题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肿,我披星戴月而归,脸上总是挥不去“疲倦”二字。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得格外温馨。我并不奇怪,一点也不,奶茶在每天的这令时候都会准时出现在桌上,风雨无阻。何况此时的我正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曾经,我可以挥笔如行云流水,开卷成文。可如今,小小一篇《母爱》却让我的思绪停滞不前,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空白。

“是妈妈不够爱你吗?”“不,不是。”“是她为你所做的不够多吗?”“不,也不是。”“那为什么你却偏偏表达不出母爱呢?”……

我不住地问自己,终是把头弄得胀痛无比也没有答案。挥手问,我碰到了奶茶,香气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顷刻入肚,一股暖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扫所有烦恼,将之抛于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

我听见门被轻轻地开启,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刻漾起笑容,那是一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微笑,温暖到叫人无法抗拒。我点点头轻轻“嗯”了一声,望着母亲转身出门。

就在她出门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寻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亲的刹那,我止住了脚步,妈妈问“还要一杯,是吗?”我笑了,终于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长旅途之上。因为我懂得了珍惜,珍惜平凡的奶茶之中浓浓的母爱。也就此明白,爱妈妈,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细细一品,那杯浓浓的奶茶真的好暖……

【点评】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选了一个好的载体。母爱是无形的。为了彰显母爱中心,文章精心选择了两个绝妙载体。“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会准时出现”在书桌上,“风雨无阻”;另一个载体是“一床满是阳光的被子”,在房间里“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使人感觉到母爱的温馨。升华了自己的感情,且在文尾再次强化。间接抒情,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懂得了珍惜奶茶之中浓浓的母爱”;结尾,巧引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情,使得全文弥漫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材料与中心巧妙融为一体。

(二)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一、是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剪裁,需要有依据。依据之一就是根据中心思想剪裁。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二、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三、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事物能吸引人,作文尤其如此。在作文中,选材陈旧比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四、选取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选择材料可遵循的标准

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总的说来,选择材料贵在一个“严”字,茅盾提出选材要“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这“百般挑剔”体现了选材的基本原则。

(1)浓郁的生活气息

(2)鲜明的时代气息

(3)富有真性情

(四)选材上的误区

1、材料低幼化

 热衷于写幼儿园、小学的生活,初中的故事,很少写高中阶段的生活;写日常生活更少见,尤其涉及教育改革、学习思想情操的变化,或自己经历的挫折曲折及其感悟等几乎不见,一个高中毕业生有价值的生活是否就是这些。同学视野应当开阔一点,思考问题应该深入一点,从而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来。

【规避策略】①跟幼儿园、小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干脆不写。②跟初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尽可能少写。③写与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也要避免使用小学生、初中生常用的一些天真、稚气的语言,要显示出高中生的沉稳与老练。④写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时,不能让人感受到宝宝气,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以为已成人其实却不太成熟的学生气,如此写来颇具生活气息,也符合考生实际。

2.材料陈旧化

有些材料在生活中常见,很多考生也已运用过,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父母送子女去医院看病,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帮学生补课等。如果考生还是用这些材料来构思文章,岂能不令那些见多识广的阅卷者大倒胃口?即使阅卷者没有对这些材料产生本能的反感,这类作文的得分也不容乐观。

【规避策略】①已知被别人多次选用过的材料尽可能不用。②估计可能被不少考生选用的材料也最好不用。

3、材料单一化

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这是对话题作文不理解或不会写作的考生的做法。这些考生往往左一句“材料中说”,右一句“材料中说”,就是不知道“我说”“我想”。

【规避策略】①运用联想,找到与材料或话题的相似点,走出材料。②要有知识青年情愫,多些书卷气。③写身边的事情,要有生活。

4.,选材杂乱,只为凑字数篇幅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话题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注意材料的表面相似之处,而不注意事例的本质,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

【规避策略】①对记叙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多方面观照、多角度描摹,从而使景物人物形象化、立体化。②围绕中心,多叙述几个故事,用线索串起。③运用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记叙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枯燥走向生动,从平淡走向感人。

(五)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败主要在于材料的选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须选择新颖的材料。

1.要打破思维定势,避免与他人的选材雷同,尽量选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材料。

2.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材料。

写作时,如果能从中受到启发,将事情特殊化,便可达到神奇效果。试比较下列几组材料:

1、 A、妈妈给我买礼物。

B、继妈给我买礼物。(人物特殊化)

2、 A、爸爸送我到医院。

B、爸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送我到医院。(时间特殊化)

3、 A、王老师认真上课。

B、儿子生病了,王老师仍坚持上课。(情况特殊化)

4、 A、田野里,他像一株红扑扑的高粱。

B、他像路边的一棵小草,被踩倒,又昂起。(地点特殊化)

这四组中,由于下一项将记叙文“四要素”特殊化,因而内容比上一项更富有表现力,主题更深刻。如果学生运用此方法,作文就能独领风骚,一鸣惊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作文要写出新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以内容的真实性为前提,切不可胡编乱造。

下面例文在选材上别有新意,我们不妨一读

  家事写真

  我和妈妈在同一把伞下走着,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一天下午放学后,天空忽然变得乌云密布。我刚一到家,只听“哗”的一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真幸运啊!”我暗自庆幸着。忽然,我想起今天妈妈上班时没有带雨具。虽然妈妈坐公交车上下班,但是这样大的雨,仅仅从单位到车站这段路,就能把她淋成“落汤鸡”了。我给妈妈的单位打了个电话,得知妈妈今天要加班到七点多。我望着窗外的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我眼前忽然闪过以前妈妈给我送伞的情景……对!我要去给妈妈送伞。于是,我抄上一把雨伞,冲出家门。

  很快,我乘上了妈妈每天都要坐的22路公共汽车。或许是由于下雨的缘故,由西四到新街口这条本不宽阔的马路变得更加拥挤。车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原来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一折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般。我大口吸气,可越是这样越觉得憋闷。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胃里的东西往上涌。

  终于到站了。我赶紧下车,弯着腰扶着路旁的一棵小树吐了……雨水打在我的身上,我忙直起身。忽然,我看见自己要换乘的27路车正驶向不远处的车站。我真想再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我又怕错过妈妈的下班时间。我看看表,已经快七点了。我不由握紧雨伞,咬咬牙,向车站的方向跑去……

  终于到了妈妈的单位。我看到三楼有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所在的财务科。

  我真想冲进去给妈妈送伞,可是妈妈的单位纪律严明,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我只好在寒风中等待妈妈。阴冷的风吹透了我单薄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赶紧迎了过去。“你怎么来了?等很久了吧?看,你的身上都湿了!”妈妈关切地望着我,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没有,就一会儿。咱们赶紧回家吧。”我一把揽过妈妈的腰说。

  我和妈妈就这样在同一把伞下走着。看着妈妈脸上还未散去的笑容,寒冷和刚才晕车那种难受的感觉全都烟消云散了。我不禁自问:“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可是这种回报亲情、关爱父母的事情我曾做过几件?大雨滂沱时我给父母送过几次伞?当父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时,我是否曾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那么,就让我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开端,从此开始,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吧。

  我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把伞又向妈妈那边斜了一点。

  【点评】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细节上注意前后文的衔接和联系,通过细节表现中心,小中见大。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六。【美文展读】

站在老屋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你在秋风中等我

被突然间的喧嚣声推出了教学楼,虽然处在黑暗之中,我还是嗅到了你的气味,远远地望着你,我突然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日子······

好像记忆中,你一直站在那个地方,目光在人群之中穿梭,总也看不到我的那双眼睛写上了小小的焦急。

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九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放学后,我一边喊着“妈妈”,一边向你那里跑去,你总是张开双手,慢慢蹲下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时,我把你当成整个世界。

六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已是深秋,你怎么还是穿那么少呢?我走过去,拉着你的手小声问:“妈妈,你不冷吗?”我感觉到你握着我的手颤动了一下,之后,便将我抓得更紧。那时的我,还无法读懂你眼角的泪光,后来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关心你。

三年前的秋天,你站在那里。早晨我刚和你大吵一架,放学后看到你便想躲着你。那一刻的擦肩而过,你脸上原有的笑容被吹散到秋风里。你什么也没说,轻轻地为我披上了外套,只是下一秒,我把它狠狠地甩在了地上,把你一个人丢在了风里。

那晚,我感冒发烧,担心的只有你。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间想起那么多事来,像受到了什么刺激一样,那些记忆突然间跳了出来。

现在,你仍旧是站在那里。我觉得你忘记了我所有的不好,放大了我所有的好。你好像只记得我给你的拥抱,给你的关心,却忘记了我在那些叛逆的日子里曾经留给你的伤痛,人,真的可以选择性记忆吗?

从我生命中经过的人那么多,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人去楼空,客走茶凉,每一个人都悄悄离开了我,或是无心,或是有意,只有你,会永远地站在那个地方等我,不管我怎样地调皮,怎样地叛逆,这个世界上,也永远只有你会等我回家。

今晚夜色好美,星星都出来了,我走到你面前,伸手理了理你凌乱的头发,挤出一个微笑,柔声说:“妈,我们回家吧。”

一季梨花一生情

暮春又至,清明节也随之而来。

  又踏上了那条久违的道路,说不出是熟悉还是陌生,在外求学的我多少年没有再次踏上这条归乡的路?曾经弯曲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笔直畅通,曾经的泥泞如今也变得整洁。道路两旁的树木也彰显宁静,在清明节的凄清氛围里增添了份肃穆。

  故乡早已不是曾经的破旧,如今,红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也比比皆是,在清明节的宁静氛围里也显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个杂草横生的院子,两间破烂不堪的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时的我经常嬉戏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后,屋子便没人居住了,也无人清理,更显凄清。木门上挂了把铁锁,那把铁锁在风寒日露中早已锈迹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饱经沧桑。木门前枣树下的石凳,依旧光滑,但却布满灰尘,曾祖母辞世后,便再没有人记起当年的石凳,它早被人们淡忘了,但此时我见到它,却是那么亲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离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迈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翘首而盼,等我归来。老屋的陈设是怎样的我早已记不起了,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

  曾祖母生于乱世,从未受过教育,但我却知道,她是非常渴望知识的,当我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朗读刚刚认识的汉字时,曾祖母便会停止手中的忙碌,认真听着,仿佛那些汉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听着听着,她会跟着我的朗读时不时张张嘴,但又不会出声,待我读完,她总是喃喃地说:“娃子,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多认识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没文化,一辈子没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学习,你曾祖父就有文化,会写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当曾祖母提起他时,便会露出灿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是我动容。两位老人没有“愿的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也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然他们却有曾经平凡的生活与细微的关怀。

  曾祖母是极爱我的。曾祖母的脚很小,他喜欢光脚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我也总是学她的样子,光着小脚一路跟着她。这时,曾祖母就会像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或者几块饼干,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后作为奖励给我讲故事。不,她讲的不是故事,她讲的是她亲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经的记忆。记忆中曾祖母是非常厌恶战争的,她深知战争带来的后患,很多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争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说起这战争,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泪水,因为曾祖父也是牺牲在冲锋的路上。透过曾祖母的泪水,我仿佛学到了更多。

  暮春的风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老院的墙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头,便看到了院内的一树梨花,在轻风的轻抚下悠悠洒洒。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爱的梨花,如雪般纯洁无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飘落的时节离去的,带着一脸安详。此时,梨花烂漫如旧,却再也无人观赏。

  我想,梨花的阵阵清香,一年复一年的开放,也许就是曾祖母对我隽永的叮嘱和温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纷纷飘落的梨花中静默回溯,眼前总浮现曾祖母那张饱经沧桑却又无比慈祥的面庞,此时,清明时节,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扎根,我会用一生铭记我的曾祖母,我的亲人。

  一季梨花开,一生情谊深。唯愿曾祖母在另一个世界观花开如旧……


七.写作训练

是谁裁剪了雪花,让你懂得了纯洁与柔情;当茉莉花香浸满你的窗台,你读懂了沉着与抗争;雨,触动你的心灵,风雨之后才有彩虹;杨柳依依惜别离,月色朦胧寄相思。花开的季节,不能没有你,人生旅途中,你早已染了一身梅香------

请以“那令我倾心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联想到心灵的感触事物,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灶台炊烟等。

(2)注意人与事物精神本质的相似性

(3)选材能紧扣中心

(4)要有细节描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