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磁场,吸引着和你志趣相投的人,每一场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不然怎么会于千万人之中相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原来你也在这里。很高兴,初次见到你。
几个月前看到了英语共学会的招募令第一感觉会是很不错的教研会,于是写了申请加入了共学会,遇到了杨馆、金老师和一群真的用心做教育的小伙伴们。他们分享的不是教学,而是一个点,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激发的点。也许大家来自不同的机构,在授课教学或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都各有不同,但是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除了我们自己去思考。在共学会里最具分享精神的Martin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常会分享一些大家都交相称赞的资源,我都默默地收藏了,很多到现在还没看完。总之Martin是大家公认最具分享精神的,正巧这周共学会赶上他过来分享《Kid's box》教材和教学技巧,我也有幸参加了两天的交流。第一次见Martin本人就感觉很有亲和力,虽然天气很冷,但丝毫不减大家学习的热情,每天九点在一段有节奏的韵律热身之后就开始认真听Martin分享。第一天是Kb教材的分析,Martin不仅熟悉整个教材体系和逻辑,还加有很多自己的总结,相比之下,自己对于Kb教材的了解可谓只知其形,不知其神。感受最深的是Martin非常善于用问题去启发孩子看图片和短文,引导孩子自我探索发现。
《Kid's box》是2009年在全球同步推出的零起点教材,这套教材围绕star一家人的生活展开主题,真实的语境,朗朗上口的歌谣,丰富的活动和恰到好处的故事让孩子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关于教材,Kb的单词语法、短文故事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体现,当我们在做warm-up或者review的时候巧妙设置一些相关问题和思维导图确实能够让课堂氛围更轻松,更生动有趣。Kb教材的主题复现率很高,所以在教学行进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设计的图片或活动把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且层层深化,加以扩展。同时,Kb教材也可以根据孩子学习情况交叉使用,其活动内容可以简化或复杂化,也可以灵活调整活动顺序呈现主题。而自然拼读是穿插于整个教材的,最好自己结合每本教材中出现的单词按照自然拼读的规律进行总结分类,英语绘本和分级读物也可以配套使用。CLIL部分要求理解大概意思即可,在提前查好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这个部分可以当作给孩子们扩充知识面,让他们在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时不知不觉学习英语。
关于教学,Martin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的上课经验和课堂活动,不管是对低年级孩子还是高年级的孩子,我们的活动形式可能差不多,但是内容设置是可以根据孩子水平千变万化的。我们老师备课一定要充分,设计好各个课堂环节并衔接自然,因为一旦孩子开始闲下来注意力就开始分散。课堂活动的设计也要多样化,巧妙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结合到游戏中,一步一步深入。对于水平较高的孩子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问时给他们提难度更高的问题,或者布置预习任务并且在班上展示。然而,不管我们如何准备课堂,都无法预料课堂上会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孩子的情绪,也就要求老师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要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分享会上隋老师提到一个孩子咬老师的案例,当时有老师认为临时把课堂主题更改成“谁的牙齿更厉害”会助长那个孩子咬人的错误意识。但是在不知道当时情境的情况下,老师不顾手臂淤青及时调整课堂并且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上完了那堂课,其教学素养是很高的。后来那个孩子回家跟家长说他的牙齿比老虎狮子的还厉害因为把老师咬了,过渡到家长带孩子来学校道歉的时候,我们相信那位老师也能够正确引导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老师除了教学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明白他们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孩子成为朋友。然后用心理暗示等方法引导孩子,平等地与孩子对话达成一致约定,共同树立规则。一旦树立规则就要共同遵守,尤其在第一堂课就要给孩子们普及这个意识,后期也可运用同伴效应帮助规则意识不强的孩子。总而言之,教无定法,不同情境,不同对象,不同环境我们的决策也会不一样。我始终相信,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用心爱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孩子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与人沟通,做教育尤其如此,教无定法,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首先多角度了解孩子的特点(听觉型、视觉性、动觉型等),包括在学校的表现,在家里和父母的交流以及和同伴的相处,倾听孩子心里的想法并适当启发。也包括和孩子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出更好促进孩子成长的建议并邀请家长配合检查,让家长从教育理念和与孩子沟通上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教学素养以及对孩子的关注关心。此外,也要和自己沟通,结合教材体系特点的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表达方式去引导孩子,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比如我自己在歌谣乐感说唱和手工方面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位好的老师一定是好的教育者,不仅是会教,还会和孩子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非常感谢Martin的无私分享,给予我很多启发。也许做好一件事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并用心做坚持做,总有一天当你需要的时候,刚好我们依然在这个地方,并且能为您解答问题,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
我常在想,每听一次分享,我真正吸收消化了多少呢,可能和有的人一样领了宣传手册,拷贝了学习资源,拍了照片匆忙回到了学校,开始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而将讲座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基本观点。看看我的电脑我的网盘有多少学习资料,我甚至希望得到更多别人总结好的学习资源!然而,我都看完了吗?即使给我所有又怎么样呢?它们对于我依旧只是没有焕发生机的资源,因为我还没完全理解吸收。正如杨馆所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及时输出,将自己所学的整理加以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每个人理解的点可能不一样,而互相交流就会集结更多有效的点,甚至产生新的火花。我希望有一天我也有更多的东西分享给他人,用更自然有效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这也必将是一个积累的学习过程。就如同我们追求完美,即使终将不可能达到完美,但是这个为之努力并且一步步靠近目标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充满欣慰的快乐呢?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幸运的,一个人再优秀,拥有再多资源闭门造车和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智慧,我会选择后者。Alone we are smart. Together we are brilli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