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始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一口气读完第一辑《心态平和》,共计二十三页。书本上划的重点线或曲或直,几乎每页都有。多年来我对教育家或教育模式极无兴趣,究其原因,首先是自己的鄙陋和狭隘,严重遏制了学习的愿望,这是的确存在且严重的原因。其次就是李老师说的:“我们正处于一个空前浮躁的时代,教育界也充满喧嚣。”我对现今的专家和各种模式失望乃至鄙视。农村人口当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大部分,但真正从农村走出来的教育家有几人?跟我谈高尚,正如祁继航校长所说,请先在农村基层教育干上二三十年再说。跋涉了二十多年,从青年到中年,更懂得时间的宝贵:新歌,愿等两三年后再听,如果还觅得影踪;新书,想等两三年后再读,假如还能看到;模式,想等两三年后再学,但愿还没随时光走远。
但对李老师不同,几年前到成都聆听过他的演讲,后来也参与过他有关教师晋级方面的一个调查,总的来说,他是一个说真话接地气的老师。看他的书,如同与一个老前辈在地摊上喝着牛二,撸着串交谈,娓娓道来而不乏真经。他不掩盖教育界的假丑恶,而是教你如何寻找教育的真善美,直达幸福。真正的强者是明知道教育的丑恶而依然热爱教育的同仁。
读完第一辑的文章:《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童心?》、《宽容与妥协》、《请谦逊一点》、《享受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都不容易》。我思索着,为什么这一辑叫“心态平和”,为什么李老师把它置于开篇?恐非偶然!要做到上述总总,总离不了一个“心态平和”,也就是清心寡欲。“身被名缚,哪来自由? 心为形役,何言幸福?”“什么中高,什么特级,不给我评没关系!”而我看到的是上演在校园里的一幕幕恩怨情仇:为晋级,同事成仇,同窗反目,群里骂街,校园干架……晋级者洋洋,无望者戚戚,何来幸福?既把教师推上神坛,又以“利益”来勾引,真令人费解!“天下英雄尽入我彀矣”,果真要达于如此效应?!
李老师以“宽容”与“妥协”作为他的处世准则,我很认同。当看到他自述年逾半百仍不擅长“外圆内方”“拿云握雾”的处世技巧时,我释然了:长久以来一直为自己不会“办事”的执念而内疚自责。尤其是自打走上校长的岗位以来,我曾让两位离开我的老同志不满,我也低姿态地提礼物,摆酒席。但这并代表我的非他们的是,而是我对老教育工作者的致敬。他们的做为,我至今不以为是适当的,我不原谅他们!各种各样的人都会老去!除非他们向我道歉。“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我没有再去解释,理解的不用解释,不理解的解释也是徒劳!“对老鼠来说,光明是太阳的最大缺点。”我的不“宽容”就和李老师的“宽容”基于同样的两个前提:一是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都会犯错误;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一些独特的行为方式。
假如这些事是我的错,就允许自己犯些错误吧!有什么呢?我宽容自己的不完美!
李老师说宽容是与别人言和,宽容度决定着幸福感。我不与他们言和,不影响幸福感,因为我不会对这些似轻烟,如薄雾的事耿耿于心!
“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宽容不是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