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写作》(八) ——体裁和风格

一、体裁

说到体裁,我立刻会想到传统的分类,比如“诗”、“散文”、“戏剧”、“小说”等等。按朱先生的话,这种分类并不合理,同属于一类型的作品有时差别很大,很难找到共同原则来。

《红楼梦》《水浒传》也叫做小说,却与本方一般小说不同;《西厢记》也叫做欢笑剧,即也与西方一般戏剧不同。即使《红楼梦》和《水浒》同是小说,也不能拿《红楼梦》的标准看《水浒传》,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有一个内在的标准,都自成一类。

朱先生说体裁至多像服装一样,服装虽可以供人公用,却可以随时随地地变更样式;至于每个作品的形式则如人的容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

体裁或种类只是个空壳。它有历史渊源,例如戏剧起于宗教仪式的表演,逐渐生展,遂奠定一种文学体裁。作家一方面因为有些已成的范作可模仿,一方面也因为听众容易接受他们所熟悉的类型,于是就利用它来做创作的媒介。

如果莎士比亚生在现代欧洲也许写小说,生在唐代中国也许和李白、杜甫一相写五七言诗。

总之,体裁和内容没有关系,是时代的创作媒介。


二、风格

在文学作品中与作者个性分不开的特性是“风格”,比如同是武侠小说,金庸和古龙的风格相去甚远。

简单说,“风格即人格。”一个作者的人格决定了他的思想情感的动向,也就决定了他的文学的风格。

弥尔顿说:“谁想做一个诗人,他必须自己是一首真正的诗。”

“言为心声”,要看“言”如何,须先看“心”如何。

朱先生说,要想在文学上有成就,从源头做起,必须修养品格。我们并非希望文学家变成道学家,我们所着重的是他必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生气然后有生气的洋溢。

不论风格如何,好的作品要忠实自己,思想必须与语文同一,人格必须与风格同一。

三、总结

写作,不受困于体裁,要修养品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