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3)——《阿甘正传》的另一种解读

第一次看《阿甘正传》那会应该是09年在武汉,当时看完犹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与感触,甚至有些不明所以。去年感染新冠无事可做重温,被阿甘身上的善良、坚韧与勇气所折服,那时我告诉自己也要做一个像阿甘一样的人,把认定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做到最好。

如果说前两次的观影只是满足观影欲,那昨日的重温明显带有目的性。《思考快与慢》第三章节讲到“心流”。体验过“心流”的人将其描述为“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想写一篇与“心流”有关的文章,可是该怎样写才会让中心思想更易于读者接受呢?我想到了阿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阿甘一个“低智儿”为什么能获得成功的人生?难道只是因为他具备善良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吗?

影片中阿甘妈妈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她绝对是阿甘幸福人生的缔造者。少儿时穿戴脚架的阿甘显得与众不同,每每遇到异样的目光妈妈会告诉阿甘,不要管其他人,说他们比你强,福雷斯特。如果上帝想要人人都一样他会给每一人一双脚架。阿甘上学时妈妈对他说,记住我说的话,福雷斯特;你和其它任何人是一样的你们没有区别。初次与詹妮相遇,詹妮问他是不是傻瓜?阿甘说,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妈妈总是对阿甘说每天都会有奇迹发生。有些人并不同意,但这是真的。

我想这也是一直以来阿甘没有认为自己的腿和智商与旁人有异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不够聪明而已,但那绝不是傻。所有这些是阿甘妈妈刻在阿甘骨子里的认知。从要靠金属支架走路到飞奔如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从籍籍无名成为街知巷闻的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大使,甚至是拥有十几条渔船的公司股东。如果没有妈妈的悉心教导与鼓励是不会有阿甘的今天。

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没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偏偏很多父母打着爱的旗号,使用着所谓的“激将法”行使着各种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权力。

    前面说到教育对阿甘的影响,现在我想探究背后的行为模式,为什么阿甘干一件事就能成一件事呢?就像我们对电影的平常感悟一样,这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但今天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分析,我认为或许还与“心流”状态有关——完全沉浸在某一项事物中不受外界与自身的任何干扰。阿甘做任何事情没有杂念,他不需要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需要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他的思想很单纯——做橄榄球运动员要拼命的奔跑,做士兵要绝对的服从;做捕虾船长飓风来袭纵然害怕,也要跟丹中尉一起直面风暴乘风破浪。《思考快与慢》说不断转换任务和提高大脑运转速度从本质上说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我想如果用专业说法来表达,那么阿甘始终在一种无其他因素干扰的状态下做着慢思考,排除外界与自我因素干扰的他坚持不懈地做着当下该做的事情,他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并做到极致,因此阿甘一直以来是快乐与轻松的。

说到快乐与轻松,话题自然延伸到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在工作中感知不到更多的快乐呢?... 继续“心流”的探究我想,杂事太多会导致连贯思考能力明显的下降,无法进入沉浸状态;处理各项事物琐碎的工作需要自我意识付出努力不断修正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精力,继而我们就感知不到工作的快乐。写到这里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精细化的分工模式,是否会让员工进入“心流”状态?

  ...于是乎我明白了,“心流”状态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专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处理事物时专注力越高,从中获得的乐趣也会越多,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满足。愉快的工作体验需要“专注力”。将精力全部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专注细致的工作,忘却时间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从沉浸式中感知自我价值,享受乐趣。

第三章开篇处作者卡尼曼说他每个月都要在伯克利待上几个月,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在山间小路上散步4英里,领略旧金山的风景。以17分钟走完1英里的速度中虽然耗费了一些体力,但行走中并没有感到精神压力,也没有内心矛盾,还能做到边走边思考。事实上他认为散步能唤醒身体的感应,使大脑更加敏捷。

这次由他散步引发的思考接踵而至,在2年前刚开始接触跑步这项运动时,经历过一阵子挣扎期的阵痛。从前我会认为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但现在我会认为跑步是一项很轻松很惬意的运动,匀速慢跑是人生中最佳的思考时间,唤醒身体的感应大脑思维更加活跃。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跑步坚持不下来?

首先我认为可能与速度的影响有关。有人跑步追求速度,但是加快速度会使我们的连贯思考能力下降。而且只要一提速,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加速,并且还得刻意地保持更快的速度。这样跑下来不仅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也没有获得人生的思考时间,还累得气喘吁吁。其次最好不要听音乐,音乐不仅扰乱我们的呼吸节奏,而且抢占我们思考的时间。

系统2有一个自然的速度,跑步只是用来锻炼身体又不是运动员追求名次,保持匀速慢跑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思考某件事情上。如果提高速度那么从事思考的系统2就不得不分出精力来提醒自己现在速度有所降低,因此在保持快速的同时思考能力是有所下降的。

总结来说,如果想在健身时可以思考其他的事情,那就尝试把速度放慢点。要知道自我控制和仔细思考在抢夺努力的有限预算。

写完本章思维仍旧处于活跃的状态,不停地在大脑里搜寻与其相对应的经历,最大的感触在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各种相对应的论述。

其实在整个《思考快与慢》的学习当中思维也是呈现跳跃式的,无法抑制跳跃引发的思维视角来回的切换。还望看完本期文章的朋友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