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中国最后一个情圣

1956年的6月10日,天气不好不坏,哲学大师金岳霖突然遍邀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吃西餐。这个举动让老朋友们都有些莫名其妙,不年不节的如此兴师动众,不知道精灵古怪的老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待众人到齐,酒过三盏之后,金岳霖突然起身向大家幽幽地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一语道破玄机,来者无不唏嘘。

而这次宴会的女主角林徽因,早已在前一年的春天因肺病去世。

这一场隔世的生日party是金岳霖恐怕素喜热闹的林徽因在那边孤单凄苦而特意筹划的。老金的一片痴心真情让众亲友感动不已,不少人当场泪下潸然。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可谓深藏于一生。即使到了暮年,精力衰竭,记忆力极度不佳的情况下,依然牢牢记得林徽因的名字和她早年写过的每一句诗。

1984年,89岁高龄的金岳霖在北京的寓所故去,世人冠以他的名头是一代哲学大师,逻辑学家,而我们更加津津乐道对于他的称呼则是世之罕见的孤独爱情行旅者和浪漫骑士,以及——中国的最后一位情圣。

风流绅士 超前的试婚体验

年轻时代的金岳霖绝对是个帅哥,身材颀长,仪表堂堂,自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留学英美及欧洲诸国,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谈吐优雅,颇具绅士风度。

但是在熟悉他的友人看来,在他一副西式风范的皮囊之下,骨子里其实还是深藏着几分中国传统文人的魏晋风度。他的同事兼好友冯友兰就评价他是嵇康一类的人物,天真烂漫,率性而为。有钱“任性”,没钱也“任性”。

据说金岳霖酷爱养鸡,但养鸡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斗鸡取乐。喜欢天马行空的他似乎也不爱限制鸡的自由,每当吃饭的时候,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子啄食桌上的菜肴,金岳霖竟安之若素,不驱不赶,像对待朋友一样与鸡平等共餐。大家可以去找来一本《世说新语》读读,“竹林七贤”里有个阮咸,能和猪崽共用一个大瓮饮酒,放诞不羁的性格也不过如此。

这样一位个性有趣又风流潇洒的绅士自然不会缺少女性的青睐,对他大呼“欧巴”。一位美国女子最终赢得了金岳霖的心。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姑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中文名字叫秦丽莲(尽管最后的结局,她的命运有点像秦香莲),两个人是在金岳霖美国留学期间相识相爱的,后来追随他来到了英国。穷留学生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两个人把感情经营得热火朝天。

1924年,后来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携夫人杨步伟在欧洲旅游,恰巧偶遇金岳霖,并请他吃饭。饭桌上,穷困潦倒的金岳霖厚着脸皮向赵元任夫妇提出借点钱度过难关,那个时候赵元任身上的钱也并不多,就先借给了他30美金。等到赵元任夫妇准备离开欧洲时,觉得30美金实在不算多,打算把身上剩余的一点钱再借给金岳霖时,却找不到他人了。原来拿到30美金的金岳霖和秦丽莲觉得这个数儿可以够去意大利旅行一趟了,所以也顾不得当初借钱的初衷,而携手跑到意大利去享受生活了。这让赵元任和杨步伟实在哭笑不得,仰天长叹“你们还能再不靠谱点吗?”。

这段异国恋最初并不被人看好,但是没想到1925年金岳霖回国时秦丽莲也随之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但是他们并没有谈婚论嫁,原来秦丽莲这个美国女人也颇具个性,她倡导不结婚,但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很感兴趣,愿意从家庭内部体验家庭生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试婚”。而金岳霖欣然同意了。

金岳霖是学哲学的,他最佩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极力主张试婚,但那毕竟是在西方社会,而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这一对特立独行的异国恋人还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强力谈资。

1926年,经赵元任介绍,金岳霖到清华大学教逻辑。金岳霖不住在清华校内的教师宿舍,而是与秦丽莲一起住在北京城里。这种同居的关系维持了几年,但是中西合璧的试婚没有取得成功,最终劳燕分飞,秦丽莲回了美国,再也没有了音讯。至于这段试婚为什么失败,当事双方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原因,笔者也不好妄加揣测,只是从时间的交集来看,我们知道,这个时候,金岳霖已经遇到了林徽因。

择“林”而居 另类的同居生活

金岳霖能结识林徽因缘自于徐志摩的引见。

金岳霖和徐志摩是挚友,两个人在欧洲留学的时候就结为死党。有一段日子里,徐志摩被林徽因迷的走火入魔,抛妻弃子,连欧洲的学业也不要了,只留下一句“销魂今日进燕京”便回国追求心上人去了。

金岳霖却并不看好朋友的这段感情,而结局也确实印证如此。徐志摩完全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学哲学和逻辑学出身的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林徽因的世界里,徐志摩就是一把烟火,虽然璀璨,但噼里啪啦之后却在刹那间湮灭。而金岳霖就是一块磐石,沉默厚重,安安静静地一直立在那里。

北平的北总布胡同3号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四合院,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婚后在北平的住处,也是京中最著名的一处文化沙龙中心。经常出现在这里的座上宾几乎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学者教授们,比如文坛领袖胡适之、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美学家朱光潜、文学家沈从文、萧乾等等……金岳霖的加入,使得这个沙龙更加的热闹起来。

金岳霖比林徽因年长九岁,虽然年龄有一定差距,但是文化背景相同,都是海归,志趣也极其相投。作为梁家沙龙常客的老金,对林徽因的人品才华赞羡至极,也十分呵护,而林徽因对金岳霖这位老大哥同样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几乎已经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

1932年,金岳霖干脆搬到北总布胡同与梁家同住一处,只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住在前院,大院,金岳霖住在后院,小院。前后院都是单门独户。金岳霖顽皮地说这叫择“林”而居。

有一次梁思成从宝坻调查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说,她现在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梁思成自然明白另一个人指的是谁。林徽因毫不隐讳的坦诚让他欣然,但同时更让他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了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下定决心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难能可贵的是,金岳霖并未让爱情中人最易在内心滋生的自私自利占据上风,他的回答十分理智,令人钦佩:“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两个坦荡君子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从此以后,他们三人始终是毫无芥蒂的好朋友,相互间百分百地信任。风趣幽默的老金给这对夫妻用对对子的形式各取了雅号,一个叫“梁上君子”,一个是“林下美人”。而梁思成与林徽因要是有了争吵,也总是来找金岳霖居间仲裁,因为逻辑学教授凭借丰沛的理性分析出的道理足以让他们两个心悦诚服。

三个人率直的友谊一直延续下去,即便是七七事变之后,大家都离开了北平南下,在多数时间里他们还是毗邻而居,互相照应,用金岳霖的话说:“要是一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似的。”

直到林徽因在1955年去世,金岳霖和她之间始终有一份柏拉图式的情感存在着,而正是这种彼此之间最美好的守望,显示出两个人超脱凡俗的襟怀和品格。

特殊时期 擦肩而过的黄昏恋

林徽因去世的第二年,金岳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了一份感情的寄托,金岳霖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后金”时代。风云突变的大环境下,老金本不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但是一直努力在跟上大家的舞步。

作为湖南老乡,毛泽东曾经请金岳霖吃过几次饭,饭桌上毛主席对老金说:“数理逻辑还是有用的,还要搞。希望你写个通俗小册子,我还要看”云云。金岳霖对此事念念不忘,格外卖力,即是到了晚年思维颓衰得过去的事都已模糊,对此事却牢记于心。

和毛主席吃过饭之后的金岳霖立志要改造思想与世界观,决心虽大,但又总摆脱不了旧知识分子的名士气与头脑中固有的思想观。优雅的华尔兹当然和铿锵的忠字舞无法合拍,新式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学好。为此毛泽东还有些不满地让他“多接触社会”。

金岳霖作为民盟中央常委,经常积极地参加民盟组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期间认识了知名女记者浦熙修,两个人情趣相投,交谈甚欢。老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风度依旧。他经常邀约浦熙修到自己家中用餐,因为金家有一位高手厨师做得一手好菜,无论中西餐都能让老金满意,同时也让浦熙修意犹未尽。很快,他们便坠入爱河了,并开始谈婚论嫁。

但不巧此时浦熙修却病倒住院被确诊患了癌症。同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突变,党内正在批判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而浦熙修却恰恰是彭德怀的妻姐,浦熙修的女儿又恰好是彭德怀侄子的未婚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人的婚姻势必会受到政治形势的牵连。出于关心,金岳霖的好友——民盟中央副主席李文宜深知老金的单纯、不谙世事,于是婉转地劝老金“不要急于结婚,再考虑一下”,金岳霖也意识到了这段恋爱在政治上的风险,待他再去探望浦熙修的时候,由于病情发展太快,浦已卧床不起了。金岳霖的这段黄昏恋也真的像夕阳下的晚霞一样翛然而逝,挥挥手不带走一篇云彩。

暮年的金岳霖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学逻辑学出身的他逻辑已经越来越不清晰了。自从好友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去世之后,老金的精神上越来越孤独和痛苦。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记者或者编辑来采访他当年北总布胡同里所发生的故事,而他经常会举着人家拿来的林徽因的照片痴痴地发呆,继而像个孩子似的要哭出声来。而对于记者提及要他为再版的《林徽因文集》提几句话时,思忖良久却拒绝了:“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感念金岳霖与梁家真挚友谊,不忍让他一个人身陷寂寞孤独之中,于是举家搬到金岳霖在东城干面胡同的住所共同居住。

自此,老金又仿佛重新回到了当年“文化沙龙”的时代,只是客厅的成员们除了自己,都是年轻的小辈儿了,而林徽因和梁思成那些一干好友都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冥冥中注视着了。在这个“重组”的温馨家庭里,梁从诫一家一直称呼金岳霖为“金爸”,侍同生父,而老金也视梁从诫为亲生儿子一般。

在这样的温情包裹下,金岳霖在1984年以89岁的高龄去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梁思成的墓仅一箭之遥,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相逢了,而金岳霖择“林”而居的愿望就这样依然一直延续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