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我感受着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独白。这就是托尔斯泰高超的写作技巧所产生的令人震撼的共鸣。读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称他为“文豪”
无疑,《复活》是一个精致的剧本,是一个用精炼语言陈述复杂法律和道德问题。也许是一个巧合,在《复活》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命运与《红与黑》中的玛蒂尔德和朱利安颇为相似。他们都经历着痛苦的磨难,最后找到自己追求的幸福。朱利安最后成为政治家,而聂赫留朵夫成为陪审员。玛蒂尔德和玛丝洛娃都曾被男人背叛,最后都找到一个归宿。
我还深深的记得,卡秋莎·玛丝洛娃在下火车时不幸踩脚和一名将死的妓女一同被军官塞进闷热的囚车时对这个男人以及尘世的厌恶;还记得她三次开枪的场景;第一次是惊恐;第二次是愤怒;第三次则是决绝。这三次枪声如同警钟,不断地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聂赫留朵夫曾是一个沉迷女色、腐朽无能的贵族少爷,但经过西蒙松和玛丝洛娃的影响,他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那个真实的自己,从而得到了“复活”。他的精神道德以及人性的光辉也在复活,但他与玛丝洛娃能否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我不知道。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也有很多人会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有时候,我真的很奇怪,人们为什么要为了一些身外之物而放弃自己的精神世界。读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没有自由地追求我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所以我也决不会放弃我享有的一切。”这也许是《复活》的主题思想,也是托尔斯泰一生的追求。
正如托尔斯泰在《复活》中揭示的,人生充满了选择和决策,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主地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我们的欲望、恐惧和利益驱使我们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而非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复杂的灵魂在寻求复活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另一方面,托尔斯泰在《复活》中也向我们展示了个体心灵复活的力量。在这段艰难的自我救赎之旅中,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以及其他角色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无不让我们感叹人性的复杂与伟大。他们让我们看到,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实现心灵的复活,找到真正的幸福。
《复活》还传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卡秋莎·玛丝洛娃的三次枪声,不仅仅是她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强烈呼喊。托尔斯泰通过这个角色,表达了对人性、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
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复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社会与道德的镜子。通过阅读这部佳作,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托尔斯泰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能启示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