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料知曹操之意,将计就计。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曹操命军中密备锹钁爬城器具,日间只引军攻西北角做掩护打幌子,至二更时分,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过壕去,却见伏兵四起,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计点败军,折兵五万馀人,失去辎重无数,吕虔、于禁俱各被伤。
贾诩见操败走,急劝张绣遗书刘表,使起兵截其后路。刘表得书令黄祖坚守隘口,自己统兵至安众县截操后路;一面约会张绣。
操军缓缓而行,至襄城到淯水,曹操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侄曹安民、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军士。
次日,得到荀彧军情汇报,曹操却胸有成竹催军行至安众县界。操乃令众军黑夜凿险开道,暗伏奇兵。及天色微明,刘表、张绣军会合,见操兵少,疑操遁去,俱引兵入险击之。操纵奇兵出,大破两家之兵。曹兵出了安众隘口,于隘外下寨。刘表、张绣各整败兵相见。
荀彧探知袁绍欲兴兵犯许都,星夜驰书报曹操。操得书心慌即日回兵。细作报知张绣,绣欲追之。贾诩曰:“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不听,力劝绣引军万馀同往追之。曹军奋力接战,绣、表两军大败而还。贾诩以项上人头担保今番追去必获大胜,果然不出所料,操兵大败,军马辎重,连路散弃而走。山后李通一彪军前来接应,曹操得脱。
贾诩分析战况对刘表曰:“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刘表、张绣俱服其高见。诩劝表回荆州,绣守襄城,以为唇齿。两军各散。
操还许都,回府,荀彧问安众之战,何以知必胜贼兵?操曰:“彼退无归路,必将死战,吾缓诱之而暗图之,是以知其必胜也。”荀彧拜服。
郭嘉报告操曰,袁绍使人致书丞相,言欲出兵攻公孙瓒,特来借粮借兵。”曹操欲讨之,郭嘉认为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荀彧建议使人往约刘备。操从之,一面发书与玄德;一面厚遣绍使,表明必当相助。
在小沛地面围猎解闷的陈宫,截获了玄德回答曹操密书一封。宫即连人与书,拿见吕布。吕布大骂曰:“操贼焉敢如此!”遂将使者斩首。先使陈宫、臧霸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东取山东兖州诸郡;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令宋宪、魏续西取汝、颍;布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
且说高顺等引兵出徐州,玄德急与众商议。修书付简雍,使星夜赴许都找曹操求援。一面整顿守城器具,玄德自守南门,孙乾守北门,云长守西门,张飞守东门,令舅子糜竺与其弟糜芳守护中军保护妻小。
高顺麾军攻城,玄德闭门不出。次日,张辽引兵攻打西门,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辽引兵退至东门,张飞便出迎战,战败而退。在飞驰而来关公劝说下,飞乃悟,只令士卒坚守城门,更不出战。
却说简雍至许都见曹操,具言前事。操即聚众谋士商议后,即命夏侯惇与夏侯渊、吕虔、李典领兵五万先行,自统大军陆续进发,简雍随行。布得到消息,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馀骑接应高顺,使离沛城三十里去迎曹军,自引大军随后接应。玄德在小沛城中见高顺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孙乾守城,糜竺、糜芳守家,自己却与关、张二公提兵尽出城外,分头下寨,接应曹军。
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夏侯渊救护其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恰好吕布大军亦至,布与张辽、高顺分兵三路,来攻玄德、关、张三寨,正是:啖睛猛将虽能战,中箭先锋难久持。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整理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