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大桥突然“呼吸”!物联网在桥梁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全国人民欢度“五一”之际,广东虎门大桥突然来了一个“深呼吸”,让全国人民倒吸一口凉气。

专家初步判断原因

5月5日,广州交警支队对虎门大桥进行交通管制,虎门大桥实施双向全封闭。

今日(5月6日)凌晨,广东省交通集团回应:专家组判断,虎门大桥5日发生振动是桥梁涡振现象,悬索桥结构安全可靠,不会影响虎门大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并非所有桥梁都如此“幸运”

1940年,同样是悬索桥,位于美国的塔可马悬索桥,通车仅4个月就在约19m/s的风速(8级风)发生剧烈振动而垮塌。

再看看国内,仅2011年7月11-19日,国内就有江苏盐城通榆河桥、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新疆孔雀河大桥、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在内4座运营期桥梁发生整体或局部垮塌

2019年10月台湾省宜兰县21年桥龄的南方澳跨港大桥和无锡高架桥以及上述所有桥梁,皆因外力发生结构型桥梁垮塌。

屡屡发生的桥梁坍塌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对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

桥梁的健康检测、结构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虎门大桥为何如此优秀

虎门大桥肉眼可见的晃动,专家却说安全可靠,同样都是桥梁,虎门大桥为何如此优秀?

实际上,虎门大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有一套监测系统:

设计之初虎门大桥就加入了GPS位移、应变实时、长期形变、超限超载等监测系统。

通过这些系统的作用,实时获取桥梁在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工作状态,以及抗风和抗震等结构参数,实现对桥梁的安全监测。

(以上3段摘自硕士论文《虎门大桥GPS实时位移监测系统 》)

IoT在桥梁安全检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截止2019年,我国现代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

显然,桥梁监测过程仅靠人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费时费力费成本,更无法做到实时监测。怎么办呢?

从虎门大桥的表现来看,小编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桥梁安全监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IoT可用于桥梁安全监测2大方面

一、车辆超载监测

痛点:目前交通运输与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超载导致的桥梁公路坍塌事故仍然频发。

小编建议:可在桥梁路面加装压力传感器,统计路面总体荷载,避免发生危险。

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超载车辆的同时从摄像头对违规车辆进行类型识别,获取违规车辆车牌信息。

二、桥梁结构健康状况监测

痛点:桥梁一旦投入使用,一些“零件”就会逐渐老化甚至“坏死”,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对桥梁进行损伤检测,以早日消除隐患。

小编建议: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桥梁各个“零件”如桥墩、吊索、桥面、护栏等植入传感设备

利用低功耗广域网等技术无线传输监测数据,将数据传入平台进行储存、处理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当桥梁极限承载力损失严重时,考虑将其拆除。

生命可贵,不可重来。

虎门大桥的“深呼吸”,让我们看到了物联网技术是如何挑起桥梁安全保障的重担。

小编真切的希望,未来物联网技术能在防灾防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造琅琊榜温馨提示:

车辆的超载是造成桥梁结构使用性能下降及破坏的主要原因。车辆超载行为如果不从思维上进行转变,治理超载的行动很容易沦落为一阵风式的运动式管理,请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重视。

资料 | 广州交警、清华大学硕士论文、物联网智库

作者 | 智造琅琊榜-aioth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