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失意音乐家克莱蒙来到一个叫“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寄宿学校当学监。“池塘之底”说是学校,但在一个自私、古板、严苛的校长的高压制度管束下,这里像收容所一样,孩子们犯错误会受到体罚,但越是这样,越阻挡不住他们的各种反抗为目的的恶作剧。
克莱蒙是个心怀理想的人,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当一个小小的学监,也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发现,孩子们对音乐都很感兴趣,于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在学校组织一个合唱团。他按照孩子们各自的特点将他们分了声部,自己作词作曲担任指挥教孩子们,小合唱团办得有模有样。在这些孩子中间,他发现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莫乔治,在他的引导与影响下,莫乔治最终进入里昂的音乐学校深造,并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家。克莱蒙在学校期间,尽自己所能保护每一个孩子,包括顽劣得让人有些害怕的蒙丹,而他自己的结局却不那么完美,因为他私自带孩子们出去玩的时候学校发生大火,他被自私的校长解雇,独自收拾行李离开。校长禁止孩子们再与克莱蒙见面,而孩子们折了很多纸飞机,在上面写下对克莱蒙的祝福,从窗口扔下,以这种方式跟自己的老师告别。
音乐是电影的主线,贯穿始终,其实我也发现,音乐是能打动人的最简单的方式,让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亲切感与凝聚力。我记得在我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时,同行的志愿者麒麟带了她的一把小尤克里里,每到课间或者闲暇的时候,她一弹起尤克里里,一会儿功夫就会聚集很多老师和小朋友,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一起唱歌,那场面直到现在回忆起来仍会觉得温馨。在电影中,克莱蒙老师也正是凭借音乐的力量,将他与孩子们的心灵拉近,产生信任和共鸣。
从职业生涯来看,克莱蒙可以说是一路失败:他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热爱作曲但作品从未得到认可;他也是个失败的学监,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与晋升,甚至最终被扫地出门;他默默无闻度过一生,没有任何成就。但我却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他用自己善良与热情影响了那些本应是被放弃的“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在孩子们中间,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比如莫乔治,也有平凡的但由于他改变了一生的人,比如后来被他收养了的孤儿佩皮诺。影片中没有说其他人后来怎样,但那个偷了校长10万法郎的孩子,那个恶作剧打伤马桑大叔的孩子,他们曾经顽劣,但克莱蒙在他们心中种下的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成长。
不过,电影中蒙丹的这条线我有些地方不太理解,蒙丹被描述成一个顽冥不化的坏孩子,克莱蒙几次引导和感化似乎都没有效果,最后他从监狱里逃出来,放火烧了学校。蒙丹被警察带走时,回头对克莱蒙那个意味深长的笑代表了什么呢?克莱蒙对于蒙丹的教育方式都是对的吗?那蒙丹这样的小孩是否就无可救药了呢?我仍然有这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