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在自己的仕途生涯中,曾写过多首词。而我感触最为颇深的,还当属《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每提及那首词时,便都有一番异样的情感在心中翻涌。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句话是在说:谁说我心中的闲情被抛掷了太久,但随着春的到来,惆怅还依然在。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不惜日日在花前痛饮,然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容颜日渐消瘦。下面则又是不同的一番意味:河边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我又不禁暗自思量,为何买年都会添新愁。我独自一人站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看着前方平原上的树林在那轮弯月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可到底还是禁不住这份愁绪,但又似乎不想抛掉,像韦庄词里的那一句:“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一样,诗人在那份愁绪里挣扎、徘徊,可就是不愿意出来。
这是一首言情词,而开头便开门见山地写了情感。他带给人们的不止一种视觉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冲击,而且这首词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冷清、凄冷之感。在上阕,作者便已经写出了自己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感情的纠结。“谁道闲情抛掷久”,作者仅仅只用了七个字,便已经写出了自己对于这种愁绪,想抛抛不掉的一种忧郁挣扎又反反复复的感情,写的千回百转,无论是在什莫时候,这种愁绪都是能给予他巨大打击,又能给他鼓励的。但作者并没有对这感情的来历作明确解释,只用了“闲情”二字代替,而也正是这种莫不知其所起的闲情才是最苦,最揪心的。词人本就是多愁善感且又敏感的,所以这份闲情对于词人来说就像木有枝,山有崖一样,因为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雨滴掉落在泥土中都仿佛在敲打他们的心弦。
可我们不是诗人,我们却也对着万物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词里的闲情仿佛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孤独,一种言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他常伴我们左右,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有时我们喜欢他的宁静,有事我们会讨厌他的孤寂。可是不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的成长,每一次的孤独,每一次的不堪忍受,都是人生旅程中必经的荆棘之地。我们或喜欢或厌恶,可在那的都是自己。我们总要学会去忍受,或许一不小心就熬过去了呢。